English

大教育观视野下的农村教育审视

2008-09-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盛连喜 我有话说

近年来,在党的农村经济社会政策和教育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学校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思考农村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反思传统农村教育的研究视野,研究如何激发农村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活力,发现农村教育的优势,促进农村教育由弱变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跨

越。“长白山之路”就是以大教育观视野探索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实践,为我们重新审视农村教育优势提供了启示。

一、发展农村教育本质上就是农村教育自身活力的释放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阶段。如果仅从城市对农村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是一种外源性的发展战略,对农村持续发展的作用有限。从长远看,农村的发展需要走一条内发性的发展道路,即在外部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同时,农村人口素质必须得到切实提高,农村产业结构必须得到切实调整,以形成农村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内在需求。农村内发性发展的启动点在教育。

实现农村教育的由弱变强,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激发农村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活力。然而,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方面长期处于弱势,而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这样的地位。激发农村教育的活力关键在于发掘农村教育的优势,而发掘农村教育的优势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视野。

从学校教育视野看,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的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许多发展指标上农村与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而且这些差距在短期内无法根本消除。如果仅仅从这一视野看待农村教育,只盯着农村学校教育的相对弱势,就会陷入悲观主义。

但是从大教育观的视野看,农村存在着许多教育优势。农村教育要实现由弱变强,就必须以大教育视野挖掘农村教育生态中的育人优势,思考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和人才培养问题,实现农村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农村的内发性发展。

二、大教育观视野中农村教育优势的多维审视

农村教育的落后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产物。用城乡二元的思维方式思考发展问题、推进发展实践是造成农村教育普遍落后的思维方式根源。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落后是与城乡二元结构相伴生的。落后的农村无法对学校教育产生高层次的需求,无法与之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正是这种伴生和非良性互动关系,使我们看不到农村教育中有优势,也不去思考如何利用农村教育的优势。仅从传统的城乡二元角度观察农村,农村无疑是落后的;仅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与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的关系审视农村学校教育,农村学校教育肯定毫无优势可言。但是,当把农村看成一个教育场域,以大教育观视野观察和思考农村教育时,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培养学生丰富个性的独特优势。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农村教育的优势之一。在多数农村地区,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如果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就可以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中,在了解自然、欣赏自然和享受自然美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欲望,使学生的智慧受到大自然的启迪;就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的多样性和自然美,从中得到性情的陶冶,形成对自然界的直接感知和朴素的唯物论;就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形成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

农村社会环境是农村教育的另一个优势。农村社会是熟人社会。农村的居住方式是平面化的,这种居住方式的人类学意义是为邻里乃至整个农村社区提供了交往条件。在这种社会生态环境中,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比较宽松,学生被放在哪里家长都放心,他们可以开心、放松、安全地交往。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有利于发展他们的社会性。

农村生产环境是农村教育的第三个优势。农村孩子有更多的接触生产实践和进行生产实践的机会。农村的生产实践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作为家庭成员,如果农村学生愿意了解生产知识和进行生产实践,就会有非常充足的机会。农村家庭往往也会动员和鼓励他们的孩子参与生产活动,并主动传授一些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挖掘农村生产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就可以培养农村孩子的劳动习惯,使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从而珍惜劳动的成果。同时,也可以锻炼和形成农村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农村教育优势相关问题的再思考

首先,农村教育的弱势与优势关系问题。农村教育的弱势是从教育资源配置以及外部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学校教育支持的角度看的;农村教育的优势则是从大教育观视野看的。如果过分注重优势,就会带来农村教育的自我封闭,就会影响农村学校学习外部先进的教育经验和其他优秀的教育成果。如果过分注重农村教育的弱势,就会形成对国家支持的过分依赖和产生悲观主义情绪。教育资源配置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农村自然、社会和生产环境方面的优势挖掘可以有效激发农村教育发展的内在活力。农村教育由弱变强,必须有充分的教育资源支持和内在活力释放。我们在“长白山之路”实践中,辩证地看待农村教育的优势和劣势,注重农村学校内在发展能力的形成,促进农村学校自主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实现了服务是为最终不服务的目标。

其次,农村教育的优势弱化和保护问题。目前,农村教育优势不断弱化的表现之一是,农村地区的这些优势正被电视、电话、手机、网络、电子游戏等所冲击,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占到了农村孩子的大部分业余时间,电话和手机等的普遍使用,使孩子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当前农村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使父母也有意识地限制子女的活动空间。另外,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中的教育优势正被破坏。当务之急是保护农村教育的这些优势。其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尽量使农村教育的优势免受破坏,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农村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出面来做;二是要把学生吸引到农村自然、社会和生产环境之中,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学校和相关教育主体来做。学校和其他教育主体可以组织各种亲近自然、参与生产和融入社区的活动,让这些农村潜在的教育优势变成显性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把这些教育优势变成农村学校日常化的教育内容,进入学校、融入课程、深入课堂。

再次,农村教育优势的利用意识和利用能力问题。假如我们是鱼,我们发现的最后一个东西往往是水。在农村教育中往往也会出现人们对农村教育优势熟视无睹的现象。保持对农村教育优势的敏感,不断提升认识这些优势的意识,是利用优势的重要前提。当然,仅仅有认识这些优势的意识是不够的,教育主体还要有利用这些优势的能力,并不断培养这种能力,即把潜在的农村教育优势转化成显性的教育资源的能力。农村学校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出发,必要时可以在城市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的帮助下,挖掘农村教育优势,并不断提高利用优势的能力。我们在“长白山之路”的实践中,大学教师与一线中小学教师不仅通过研究合作挖掘了农村教育优势,而且在这一合作中利用农村教育优势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