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超越缺憾

2008-09-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潇怡 我有话说
残奥会开幕式举行那天,北京天气晴朗。但是首次以注册记者的身份走向主新闻中心的自己,心情却远谈不上轻松。

一路上心里交织着紧张与不安的情绪:从来没有过赛会报道的经验,再加上毕业后疏于练习的外语能力……这种

情绪在经过从报社到奥体中心一路的负重颠簸之后几乎要累积到了一个爆发的临界点。

就在我走出奥体公园地铁站、拎着大包小包满怀忐忑地向主新闻中心迈进时,抬起头,忽然看到了这样一幕――

一名下肢残疾的运动员蹬着自行车从眼前宽阔笔直的道路上飞驰而过。

那一瞬间出现在我眼前的画面只能用“漂亮得夺目”来形容。阳光下,他的身姿看起来异常地矫健、优美。很难用语言形容那时我内心的感受,几秒钟之前还满怀不安的我几乎被这个画面感动得落泪。

虽然在残奥会筹备阶段的采访写作中已经反复听残奥委官员、志愿者描述过残奥运动给人的心灵带来的震撼,但是语言的描述形容毕竟不可与视觉的直观冲击同日而语。

那个画面里,最先吸引我目光的,是力量、是速度、是美,在这些之后,才是他的下肢残疾。

就在开幕式之前的一天,我刚刚采访过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先生。彼时,这位精神矍铄的英国老人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健全人注意的往往是残疾人做不到的事情,是他们所缺乏的能力,但残疾人更注意的则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自己所具备的能力。”

乍听到这句话时我不解:残疾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健全人难道不是都能做到吗?

见到残疾自行车运动员从眼前飞驰而过,我方才明白残疾人身上这种缺憾所孕育的力量:那甚至是身为健全人的我们尚不具备、需要学习的――最大程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超越缺憾,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仍然是拎着大包小包站在路边的我,因为这样的想法,开始逐渐地抛开那些紧张与不安的情绪,忘掉沉重的包袱,坚定地明白了自己来到这里应该做什么。

对我来说,这是参与残奥会报道工作最好的开端。之后的每一天里,在赛场上的所见所闻也都向我验证了这个由残疾人运动员“传授”的道理――

缺憾孕育伟力,只要能超越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