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数学大师华罗庚推广“双法”

2008-09-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俞铭钦 我有话说
华罗庚是国际著名的数学大师,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从1960年起,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和以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为推广“双法”,华老足迹遍及全国。他的“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以至运用到国家重点建
设项目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973年,“文革”还在进行中。在那种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华罗庚创造的“双法”应用于生产实践,他称此为“一种特殊环境下的科协活动”。该年6月,华罗庚率领推广“双法”小分队来到宁波。7月上旬,市里安排了几场“双法”报告会,第一场报告由华老亲自讲授。那一天,天气非常闷热,华老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考虑到华老讲课中有许多数学术语,怕听众听不明白,市领导特意叫人在主席台下最前面支起了黑板,由我用粉笔将他讲的数学术语写在黑板上。那天,市人民大会堂楼上楼下座无虚席,走廊和周围也坐了许多人,可见报告何等引人入胜。在这场报告中,华老用通俗的例子,把人们认为神秘的“双法”的科学道理和“0.618理论”说得浅显易懂。比如,他启发大家:“一支粉笔多长最好?”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的问题。”

接着,华老又举了个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问大家――发面做馒头放多少碱(小苏打)好?“可否针对食堂定出一个标准来?假设我们的食堂有100人就餐,用面多少?放碱多少?这100人有多少说好吃的?统计一下,不就有标准了吗?我们就是要找出最合适的用碱量,最大限度地供给食堂里说好吃的人。”通俗易懂的比喻把优选方法的目的,即“减少实验次数、找到最优方案”的要领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华老的报告激起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华老亲自率领的小分队接着去宁波动力机厂、拖拉机厂、太丰面粉厂推广应用“双法”。在宁波拖拉机厂一个金加工车间,小分队教工人用分数法进行车床选档方案试验。他们就地取材,现场说法,用12个零件摆成一列,作为一个车床的12个档,在车床旁向工人讲述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提高工效的方法。在宁波太丰面粉厂,华老对该厂味精生产的配料、温度、压力、时间诸因素用“0.618”法进行优选,最后定出生产味精的最佳工艺,大大提升了味精的产量和质量。

此后,宁波各地先后成立了20个推广“双法”的小分队,推广“双法”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这些小分队共推广“双法”成果5160项,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达1100多万元人民币。

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华老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倒在讲坛上。我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万分悲痛。华罗庚的名字将永远活在宁波人民和宁波科协工作者的心里。

(作者为宁波市科协正处调研员兼中国技术市场报记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