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开通为西藏经济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颜维琦摄
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是西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人们欢聚一堂,吃酸奶,逛林卡,展大佛,看藏戏,其乐无穷
从8月30日到9月5日,持续7天的“魅力拉萨,欢乐雪顿”吸引了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藏戏汇演、纳木错国际徒步旅游大会、当雄“当吉仁”赛马节旅游论坛、特色产品展销会……人们徜徉其中,尽情感受神奇活力的拉萨、多姿多彩的西藏。
雪顿节开幕当天,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吴英杰的一席话,更是让人们欢欣鼓舞――
西藏旅游业近年来,特别是青藏铁路通车后,正步入快速发展的道路,旅游总人数大幅增长,旅游业已经成为西藏的主导产业。2007年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56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14.2%。
西藏旅游业成长发展的钥匙在哪里?“说到底,就是走文化旅游的路子,挖掘西藏的自然人文资源;围绕文化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涵,同时以旅游反哺文化,带动文化的传播和保护。”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松平一言以蔽之。
山水与文化:随处可入景,万物皆文章
看山,看水,看庙,看文化。
观树,观鸟,观戏,观天地。
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藏东的高山峡谷到藏西的神山圣湖,西藏实可谓处处皆风景,景景皆不同。青藏高原宽阔了它的胸膛,雅鲁藏布江灵动了它的身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则以悠远的文明丰富了它。
面对富饶的旅游资源,西藏意识到,必须以文化为轴,将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充分挖掘其内涵,开采西藏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富矿,打造针对不同群体的优秀旅游产品。
从藏文明的发源地泽当出发,到浪卡子小镇、江孜古城,再到后藏日喀则、日光城拉萨,一直是西藏传统文化游最热的一条路线。陶器、铜器、银器,时代光泽流动其间。悠然静默,述说着智慧和劳作;格萨尔说唱、藏戏表演、唐卡画师绘画,历史精华融聚其中。衣袂眉间,吟唱着美丽和神奇。庄严的寺庙,赭红的白玛草墙,飘荡的经幡,更是让喜爱宗教文化的游客醉心不已。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除了围绕珠穆朗玛峰、南迦巴瓦峰的“看山经济”,西藏旅游业依托巴松措、纳木错、羊卓雍错和然乌湖等精品湖泊资源,做足“水”文章。从“看水”到“戏水”,在已有当曲、直贡曲漂流产品的基础上,西藏还提出开拓拉萨河、尼洋河、帕隆藏布江适应段的江河漂流产品。
《幸福在路上》、《喜马拉雅》、《雅砻盛情》等历史文化舞台剧,让“看戏经济”带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走进西藏旅游的视野。独具特色的高原鸟类,绚烂的林芝桃花,则催生了西藏的“观鸟旅游”、“看树经济”。
“看的是山水,感受的是文化。”一位游客不无感慨地说。山水与文化密不可分。西藏文化因旅游的发展倍添活力,藏地山水也因文化的滋养更具魅力。
传承与保护:荟山川灵秀,育人文精华
“历经1300多年风雨的布达拉宫,维修保护得非常好。”和布达拉宫朝夕相处近20年的强巴格桑告诉记者,言语间透着喜悦。从1989年来到布达拉宫工作,到1991年起担任布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参与了布宫的历次修缮,和布宫的一根根地垄、一件件“宝贝”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西藏和平解放后,政府一直重视布达拉宫的保护。1961年,布达拉宫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会进行维修保养,俗称“岁修”。强巴格桑回忆道,“1989年,国家拨款5500万元,开始建国后布宫的第一次整体大修,到1994年完工,对100多个项目进行了修缮。2002年,国家投入1亿7千万,后来又追加2亿多元进一步修缮,眼下还没完工。”
和布达拉宫同处在修缮中的还有罗布林卡和萨迦寺。
在这些文物的修缮过程中,尊重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尊重科学和宗教需要的原则,贯穿始终。
独特的舞韵、嘹亮的唱腔、多彩的面具、跌宕的剧情……拉萨地区堆龙德庆县的措麦藏戏队把著名传统藏戏《朗萨雯波》搬到了罗布林卡的舞台上,演出场地被陆续前来的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唐卡艺术学校、各地开办的唐卡研究会等让唐卡绘画技艺在学习、交流和参悟中延续脉络。西藏大学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小组组长边巴旺堆介绍说,西藏大学从1985年开始进行唐卡教学,2000年开始,每年招收至少一名唐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年6月,西藏第一批唐卡专业本科生毕业。
“西藏的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完整,1700多座寺庙,46000多公顷森林,每年国家都投入大量资金保护,八大藏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也细致全面。”吴英杰如是说。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将赋予旅游业不竭的动力。
经营与开发:喜吃旅游饭,尽享藏地美
文化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打上了浓重的底色,经营和开发则为西藏旅游吹进了新鲜的风,让广大西藏人民和游客尝到了无穷乐趣。
顿珠金巴是日喀则地区拉孜县的旅游“明星”。他的家庭旅馆从只有两张床发展到如今的40多个床位常常客满,是拉孜县的“名旅馆”。顿珠金巴会弹琴,能歌舞,晚上就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起家庭文艺表演,给客人提供自家做的青稞酒和糌粑,教客人编卡垫……就这样,游客都喜欢住他家的旅馆。
阿里地区普兰县冈仁波齐山和玛旁雍错,被称为“神山圣湖”。这里的农牧民在政府的扶持带动下,也纷纷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组建牦牛运输队,开设藏族特色的帐篷旅馆、牧家乐等,出售旅游纪念商品……牧民扎堆告诉记者,去年他开办的帐篷旅馆一年收入2万多元。
在离珠穆朗玛峰最近的一个乡――扎西宗乡,村民巴桑在旅游季节里忙着向游客出租马车,每天往来于扎西宗乡和珠峰大本营之间。巴桑说,旅游服务收益是家里主要的现金来源,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收入逐年增多。扎西宗乡村民开设藏式家庭旅馆,出售旅游纪念商品,承担登山物资的运输和协作,每年从探险旅游服务中所得的收益近300万元。
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统计,西藏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84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4.2万人。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旅游饭”。
对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的开拓和创新,则给西藏旅游不断带来新鲜和惊喜。
“从林开始,畅游西藏”,是西藏开发的旅游新产品。王松平介绍说,林芝机场海拔2950米,低于高原反应3000米的临界点,而且林芝四季常青、风景宜人,距拉萨只有460公里,内地游客乘飞机进入藏南林芝,可以逐步适应高原气候,进而畅游西藏。
“来西藏旅游的人多了,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对当地文化的发展大有益处,对我们的挖掘整理也有很大帮助。”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党委书记俞允贵说,“更多的人关注、了解西藏,有助于西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在推动西藏文化的深层次开掘的同时,也增强了西藏文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