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下降,这使出口依存度达50%以上的浙江众多长期靠出口赚钱的中小企业非常苦恼。今年浙江经济增幅已有较大回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资源要素制约明显,浙江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如何解决发
浙江经济发展的丰富经验是通过理论界的及时总结推向全国的。浙江经济发展遇到的新问题,理论界闻风而动。9月,省社科联组织10多位专家在当地媒体上连续发表文章,为破解当前发展难题出谋划策。
9月18日,记者电话联系省委党校陆立军教授,他正在为义乌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这位自1993年起担任义乌市政府顾问的经济学家,15年间参与了义乌市几乎所有重大的经济决策,完成了20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他的大部分成果都被义乌市采纳,成为该市决策的重要依据。
面对当前义乌的发展难题,陆立军认为,经济波动是正常现象,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政府要履行职能,出台相关的政策,难关一定会过去。
转型升级是浙江新一论经济增长的战略任务,是浙江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的必由之路。如何转型升级?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撰文认为,从目前浙江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来看,浙江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阶段。浙江经济发展中,以国际市场需求替代国内市场需求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子可能已走到了尽头。
而省委党校盛世豪教授则认为:当前浙江经济转型的核心在于实现3个转变,即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转变;发展结构:从传统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现代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经济体制:从传统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研究员卓勇良建议,基于当前全国要素结构和需求结构的重大转变,建议实施加快提升制造业、优先发展服务业、稳健促进对外投资和推进空间新均衡的“四位一体”的转型升级战略。
浙江是经济大省,但却是能源小省。此次经济困难的一大原因是能源涨价。浙江万里学院教授吴跃进认为,浙江经济深受能源瓶颈制约,而浙江却埋藏着巨大的宝藏――新能源资源。目前已勘明的浙江风电可装机容量超过164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有近200万吨标煤的开发潜力。他建议开发新能源来缓解能源紧张问题。
转型升级的战略思维早已有之,学界对转型发展的鼓呼也不遗余力。但知易行难,原因何在?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刘亭认为,在于粗放增长的获益空间尚存,旧有的利益格局未能调整;在于转型发展的制度环境缺失,实质推进的配套举措困顿。他援引诺曼・奥古斯丁的话说:“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与忧患相随的,往往是发展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专家学者一直用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影响着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浙江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战略就得到专家们的有力支持,省社科院与浙江省发改委、省委党校联合组织了“浙江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研究”重大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为制定《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制定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浙江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分头组织阵容强大的课题组开展论坛讨论和理论研究,提出各具特色的思路和方案,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选择。从1995年开始,浙江省社科院每年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行分析预测,编撰蓝皮书在省“两会”期间发送,现已发展为每年一套的经济、社会、文化、法制等领域系列性较权威的咨询参考资料。不仅如此,社科院每年还会围绕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组织“策论”研究,集中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出谋划策,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策论”研讨活动已成为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听取社科专家意见的一个重要平台。
面对今年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省社科联和省委宣传部一起组织专家联合撰文提出8条建议,如加快服务业的发展,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的保护和鼓励机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制定人才规划,扩大人力资源储备;加快完成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开展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等。这些建议从各个层面对浙江经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诊断和剖析。
“困难难不倒浙江人。30年中,浙江人多少风浪都经过了,今年的困难也一定能过去!”陆立军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