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成功之路 希望之路

2008-10-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丽君 我有话说

1980年的深圳,仅有一个农技站,两名工程师。到了2006年,还是这片土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000亿元,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达7.8万多人,发明专利申请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列全国城市榜首。

“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人们最喜欢吟唱的《春天的故事》的歌词,准确而形象地描述了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的崛起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特区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绩,已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走出了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成功之路、希望之路。

改革开放一大创举

1980年5月,中央首先确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经济特区。此举得到迫切需要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广大百姓的欢迎和响应。随后,1983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决定对海南岛也实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1988年4月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两项决定,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与此同时,经济特区的开放模式延伸到中国更广袤的土地:开放14个沿海城市和一批边疆城市以及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在部分大中城市建立了15个保税区、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放上海浦东新区;进入新世纪,在中国北方工商重镇天津,一个辐射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区滨海新区也从蓝图走向现实。

这些特殊经济功能区成为实现“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中国由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创举,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也是邓小平同志推进中国开放最富创意、最有影响的一个大手笔。”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

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中发挥出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经济体制改革“实验场”的作用。经济特区勇于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经验。二是在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成为内地许多省份走向国际经济舞台的“桥头堡”,也成为国际资本、技术、信息走向内地的桥梁。三是在我国梯度推进、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对内地示范、辐射作用,直接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输出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

创新仍是永恒主题

创新是经济特区永恒的主题,创新已经融入特区人的血液。

1999年,留学归来的邓国顺带着他们团队研制的闪存盘参加深圳高交会,赢得了一笔海外风险投资,后来他们还得到了深圳市政府提供的创业基金和科研经费。短短几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盘”终结了“软盘时代”,让世界电脑存储领域有了第一个中国人的原创性发明专利。现在,邓国顺创立的朗科公司已成为全球闪存盘行业的开创者和先行者,销售额达到3亿元。

10年前,25岁的马化腾创新性地发明了网上寻呼服务“小企鹅QQ”。10年后,腾讯QQ已经成为拥有4.2亿注册用户、覆盖中国90%网民的“亚洲第一即时通信商”。这种依靠高科技缔造“创业神话”的例子在经济特区比比皆是,创新为他们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有人统计,30年间,深圳人创下了200多项“全国第一”:率先放开物价,率先试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并试办国内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改革分配体制,建立证券交易所……其范围涵盖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方方面面。

杀出了一条血路,是特区人常用的一句话,直到今天还时常挂在嘴边。靠着这种精神,依靠解放思想,依靠制度创新和体制变革,在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经济特区积累了创新发展的经验,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市场机制,用它们自身的巨大成就,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我国经济特区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挥了改革窗口、开放先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验场、经济增长“带头羊”的作用,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年快速增长、并且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当地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主要经济指标在所在城市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GDP占天津市的18.7%,苏州工业园区GDP占苏州市的14.7%,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GDP占广州市的13.2%。

在不断创造经济发展“奇迹”、不断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这些特殊经济功能区也不断将改革的领域向社会综合领域延伸。

在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海南经济特区在社会综合改革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93年,率先实行“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取消岛内公路上所有收费关卡,将公路养路费、道路通行费和运输管理费等合并为“燃油附加费”;

――2000年,率先实行落地签证政策。对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1个国家持普通护照5人以上的旅游团队,在海南停留时间不超过15天,实行免办签证入境;

――2004年,率先取消了农业特产税,比全国提前一年取消了农业税;

――从2005年开始,海南用两年多时间率先统一了全省城乡教师工资标准,使贫困地区包括教师在?的财政供养人员的收入水平提高70%以上;

――2008年,海南率先提出,将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海南20年历程、创造这么多“率先”充分说明,特区对中国的贡献不仅仅是本身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把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演化为一种可操作的、全面的科学发展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引路作用。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两亿多人口实现脱贫,全国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表明: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

回眸30年改革开放,以经济特区为代表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如同一个伟大的支点,撬动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巨石,撬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推动了中国短短30年间的历史性大跨越。透过开放这扇“窗口”,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中国人都能深切感受到视野的开阔、观念的更新、思想的活跃、文明的提高,较之有形的物质,这是更加珍贵的一笔财富,且将传之久远,泽惠后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