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沙:保障公共文化覆盖农村

2008-10-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龙军、唐湘岳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龙军、唐湘岳)“放下锄头,轻点鼠标”、“村村通广播电视,镇镇有文化站”。近年来,长沙市在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大力推进文化惠农措施,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努力使公共文化覆盖农村、服务农民,实现城乡文化建设和发展良性互动。

2003年,长沙针

对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在全国率先实施“政府埋单、群众看戏”的文化惠民工程。近年来,按照确保投入、确保数量、确保效果的原则,使这一工程进一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仅2007年,长沙市送戏送电影下乡11410场,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实现年放映10400场,送书下乡近20000册,全市开展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100多场,惠及群众千万人次。

“面对人民群众多样、多层、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文化惠民工程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调整充实。”长沙市副市长虢正贵介绍,长沙市不断扩大文化惠民工程的领域范围,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把基层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从送传统戏剧到送现代电影,从提供雅书墨香到开辟绿色上网场所,从免费开放文博遗址到大力扶持民间艺术,文化惠民的领域不断变化、扩充。《恰同学少年》、《古画雄魂》等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项的剧目在长沙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在农村社区巡回公演,为农民群众免费提供世界级艺术家演出的高雅音乐会门票,让更多艺术精品走进了基层。

如今在长沙,一方面,城乡互动、市区联动成为文化融合的新模式。群众文艺团队不但可以和专业艺术剧团同台竞技,农民群众更被特邀进城免费看戏,当上了专业艺术节目的评委,自主选出心中最喜爱的节目。全市的送戏下乡活动,演什么、在哪儿演、邀请谁来演,也可以由农民群众在全市送戏下乡剧目库和人才库中自主定制、自由点播。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长沙市文化部门依托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借助数码技术加快实现“露天电影,想放就放”;依托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进一步消弭城乡、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依托网吧长效管理机制,开辟未成年人专属文化阵地――绿色上网场所。

长沙市对农村公共文化的大投入、大扶持,不仅建立起了完善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还创建了一批亮丽的农村文化活动品牌。浏阳市的“花炮艺术节”、天心区的“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开福区的“文化低保、文化扫盲”项目都已经成为文化精品品牌。“相约斑马湖”、“周末我登台”、“湘江韵律”等广场特色文化活动,被广大群众称为“永不落幕的舞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