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全面进步。伴随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也从一株株嫩芽逐渐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投下了一片片绿荫。
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产值以每年71%的速度增长,民营企业的就业人数每年以41%的速度增长,民
小平南巡春风扑面
1990年,当时我虽然只有33岁,但仕途已经走了15年,一路从公社党委书记升迁到湖南省工艺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也被湖南省委列为第三梯队重点培养对象。然而,我清醒地认识到,有能力的人不应只是去指导、管理经济,而要直接去创造财富。我决定到实业界闯出一条路,为社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同时也实现自我。
可是,那一年,并不是下海创业的最好时机。“治理整顿”、“平抑物价”、“产品积压”……是当年的关键词,全国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要经商,无论从哪一行做起似乎都很困难。那时我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在哪里做?做什么?考虑再三,我兜里揣着妻子给我准备的1000美元,启程远赴马来西亚,从自己熟悉的外贸行业做起。好在有一个忘年交曾老先生全力帮我,他出资金,我利用在国内的业务关系,代理销售中国内地的商品。新华联的创业之路就从这里启程。
1992年1月19日,小平南巡,举国振奋。我记得那时有一篇《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报道这样写道:“一月的鹏城,春意荡漾。”中国人后来提起这件事,用得最多的说法就是“春天的故事”。
“发展才是硬道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小平南巡谈话像一缕春风,中国大地似乎一夜之间解冻,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年,民营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也就是在这一年,已经从马来西亚掘得第一桶金的我,决心回国大展身手,谋求实业报国。
改革开放春暖花开
目前,新华联集团历经18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涵盖多个产业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拥有酒业、地产、化工、陶瓷、矿业、城市燃气、金融投资等多个产业板块,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并连续4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100强,被国内媒体誉为“多元化路标”。
新华联集团走到今天,与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是分不开的。
首先,正是因为国家放宽了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限制,给予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一样的待遇,新华联才能有条件涉足房地产业。如今,新华联房产已经成为首都重要的地产品牌。
国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军工企业,也是新华联成长的一个重要机遇。新华联先是与解放军7319工厂合资,把猎豹汽车做到现在的3万辆,实现收入50多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新华联集团控股东岳化工,现已把东岳化工打造成中国氟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
当国家的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放开后,新华联毫不迟疑地踏入金融行业。目前,集团已成功入股长沙市商业银行,并发起组建了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还参股了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
当国家允许民营企业上市后,新华联又坚定地迈出了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目前新华联已经控股、参股上市公司6家,已从资本市场募集到资金30亿元。
随着改革的深化,民营企业可以收购、改制国营企业。新华联果断出手,目前已经收购了11家国企,分布在酒业和燃气等行业,给集团带来了稳定、持续的利润。
正是步步紧跟国家为民营经济提供的重大机会,新华联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新华联集团拥有员工2.8万人。2007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5.6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1.7亿元。今年营业收入预计超过150亿元。
欣逢盛世春光正好
近年来,国家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与时俱进、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些理念的相继提出,不仅加速了国有经济的发展,更推动了民营经济加速前进。
在这方面,新华联集团旗下的华联陶瓷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湖南醴陵是有名的“瓷都”。1994年,新华联控股了老家醴陵的一家乡镇企业,组建了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进军制造业。我们让这个企业一开始就站在国际化的起点上。我们除了投钱,还给企业“洗脑健身”。经过一番大改革,华瓷研制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拥有了自主品牌,同时也成为国内最早的ISO9000认证的陶瓷企业。如今,华联陶瓷已经成为中国日用陶瓷业的老大,年出口额超过7000万美元,并成为同行业唯一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授权的企业。
春光正好,自当扬帆奋蹄。几年来,新华联集团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2006年,新华联矿业创建,并迅速成为新华联集团的支柱产业。目前,新华联矿业已经成为一个集固体金属矿藏的探、采、选、冶、贸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拥有镍、钼、铜、金、钴、铅锌等有色金属矿权近50个,在世界各地成立分公司10余家,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经济价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从新华联的经历可以看出,改革开放造就了民营企业的今天。我坚信,只要沿着坚持改革开放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民营经济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本报记者罗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