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08年第三季度)》发布

2008-10-0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完成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08年第三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在京发布。该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全球经济进入了周期性的经济下行区间;二是出现了全球性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和波动以及通货膨胀压力;三是中心国家的金融危机风波蔓延和美国经济外部不平

衡的持续调整。

《报告》认为,对于中心国家来说,促增长并降低经济外部不平衡、消化次贷危机的成本和防止通货膨胀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在全球低增长和高通胀背景下,对于与中心国家经济利益调整相对应的外围国家来说,除了次贷危机中投资存量的直接损失外,调整的成本将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进口“价格损耗”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带来的“估值效益”使外围国家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严重缩水;二是外部需求放缓、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等因素使外围国家的外部需求下降、进口成本急剧增加,并存在进口通货膨胀的风险,进而降低外围国家企业利润和经济的增长速度;三是次贷危机风波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给外围国家的盯住汇率制度造成压力。这些成本会在中短期内对外围国家的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严峻挑战。

《报告》指出,此轮调整的成本释放渠道不同于以往仅通过贸易条件改变或货币危机的形式,而是呈现出“资本流动+大宗商品价格+贸易条件”的组合式渠道。这些渠道彼此之间相互交错,使新一轮的全球利益调整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但仍有一条主线:通过金融渠道来调整全球利益成为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1、大规模的资本流动是引发货币危机的导火线;2、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与大幅波动有多种原因,但主要原因是美元货币体系下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3、外围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与美元贬值直接关联;4、产业整合与中长期中的技术进步需要依靠金融业的催化作用。

根据《报告》的结论,此轮全球利益调整虽具有中长期性,但也存在短期无序调整的风险,如货币危机和逆周期的贸易政策等。这意味着必须在短期求稳的前提下,加快金融与经济改革以应对此轮调整带来的中长期冲击。

(妍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