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邢兆远)“以超前理念引领社会发展,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临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同文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位于沂蒙老区的唯一一所综合性高校,我们将学校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紧密结合在一起,校地互动,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为沂蒙红色热土引智借力。徐同文博士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深入沂蒙老区农村、企业、学校、机关,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国家级立项课题,结合实践撰写了《区域大学的使命》等专著,以高端视角勾勒出沂蒙老区发展的蓝图和框架,为当地政府提供发展思路与运筹智慧。在引智方面,临沂师院与清华大学共建工程学院,与中央教科所共建“试验教育学院”、“区域教育研究中心”;与美国的高校合作创办了工商管理MPA硕士教育、国际商务和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与山东大学在重点学科与实验室建设、培养本科生等方面联合,为老区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
增强学校智力与技术优势的辐射力,增强服务革命老区的针对性。他们按照沂蒙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增设新的专业,加强生态农业、新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从临沂机械行业发展速度快、商贸物流业发达、文化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的实际出发,相继开办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等新专业。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将教授、博士推向老区经济发展前沿,开展理论研究和科技服务,组织了“博士科技服务团”,常年深入老区农村、厂矿、机关服务。在沂蒙老区的每个县、区,都有临沂师院教授支持的项目,“五百教授下沂蒙”在当地传为佳话。蔬菜专家张金树教授,向老区菜农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常年奔波于讲台与菜农的蔬菜大棚之间,不分严寒酷暑、路途远近,为菜农办讲座、传技术,殉职在菜农的小院里。
临沂师院提出了“两个承诺”:让更多的沂蒙子弟有上大学的机会,让在这里就读的学生接受优质的本科教育。为此,他们坚持“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学生需求、实现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原则,加强教学资源与学生学习资源建设,不断推进内涵建设与发展。近几年来,每年向沂蒙老区输送数千名优秀毕业生,不少外地学生毕业后也自愿留在临沂,使临沂年新增劳动力中拥有大学学历的比例,从1999年的不足17%迅速提高到2007年的28.6%,使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