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的传播者: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

2008-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东 我有话说
8月21日,北京奥运会尚未落幕,克罗地亚奥委会主席兹拉特科・马泰沙特地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向位于学校的“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他们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向“克罗地亚之家”提供克罗地亚语专业志愿者服务。克罗地亚驻华大使博里斯・韦利奇对这里的志愿者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如果没有这些
既懂克语又懂中文,同时又对北京非常了解的志愿者们,很难想象我们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于今年7月7日正式启用,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数百位在校学生外,400多位北外的教师积极报名参与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其中不乏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甚至一些离休教职工也纷纷报名参加。曾主持过《Fol-lowMe》(跟我学)的胡文仲教授、今年已80多岁的陈琳教授,都积极报名要求参加,并在奥运期间为英语服务提供指导。

“中心”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24小时值守热线,用44种语言为外国游客游览北京、观看奥运盛会提供“无障碍”语言环境。44个服务语种,几乎涵盖了所有奥运大家庭成员的语言。就连冰岛语、僧加罗语、豪萨语等使用人口并不多的语种,也在其中。

两个多月里,数百名师生志愿者坚守多语言服务中心岗位,24小时不间断地为各项赛事、媒体运行、礼宾接待直至交通、医疗等应急服务提供44种语言翻译,解决因语言沟通不畅带来的各种问题。观众引导、竞赛组织、兴奋剂检测、交通服务……志愿者要不厌其烦,同一句话对不同的观赛者要重复上千遍。精心守候每一个“蓝立方”的城市志愿者的工作更是琐碎而又具体,也许是“帮助一位老大爷翻译国外发来的Email”,也许是“帮助一位俄罗斯游客找到走散的同伴”……虽然他们不能像场馆志愿者那样亲身感受比赛的激烈火爆,但他们也时刻用最真诚的微笑、最热情的服务,迎接中外宾客。

多语言服务总机意大利语的文铮老师,为了与一个因急病住院的意大利教练保持畅通的联系,坚持值班到凌晨3点多;德语系研究生叶子同学以自己完美的陪同服务改变了一位德国贵宾对中国人的挑剔眼光,赢得了那位先生的信任:他告诉叶子,是中国大学生的真诚和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化解了他对中国人的偏见,坚定了他支持中国办好奥运会的信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