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置身价值前沿 引领价值对话 创新价值观念

2008-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任平 我有话说

在一个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如何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大议程。价值倡导需要载体,价值研究需要阵地,价值引领需要旗帜。为此,江苏省率先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出版发行了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术论丛――《价值

》,形成了特色鲜明、品位颇高的编辑风格――勇于置身价值研究的学术前沿,积极引领多元价值之间的思想对话,大胆推进本土价值理论的创新。

置身思想前沿:积极推动价值研究

一个时代的价值就是这个时代的利益标识与实践指向。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诉求与思想旨趣。价值和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大众和时代思想文化的最内在、最本质也是最前卫、最直接的存在方式,价值领域始终是时代精神的思想前沿,民族文明的活的灵魂,始终成为社会各种利益追求、思想倾向、意识形态对话和争论的主要领域。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价值和价值观建设列入执政治国的重大战略之一,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重任,集中反映和表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发展要求,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热烈讨论。作为一本专门以“价值研究”为思想旨趣的杂志,《价值》努力置身思想前沿,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形成了鲜明特色。

第一,聚焦问题前沿、深化价值研究。无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或者实践探索,都已成为“热点”,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前沿态势。是否能够贴近前沿、贴近实践、贴近群众,聚焦“热点”,率先抓住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并加以科学解答,是一本连续出版的理论文集学术“前沿度”或“先进度”的重要标识。显然,不站在问题前沿上而“躲进后山放空枪”的杂志决不可能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更不可能受到他们的欢迎。因此,《价值》办刊宗旨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努力使自己置身学术研究与基层实践的前沿上,以问题为中心,紧扣主旨、凸显主题,推动研究向纵深开展。例如,杂志开辟“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专栏,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科学精神和创新品格,与“和谐文化”、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关系,从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实梳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前沿的经验提升等学界与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理论话题,刊登了李君如、路建平、韦建桦、郑杭生、郭齐勇、侯惠勤等国内一批颇有名望的理论家撰写的文章,这些文章主题鲜明、视野开阔、思想深邃、分析透彻,是读者深入理解上述问题的重要参考,论丛因此也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的重要载体。

第二、差异化把握问题前沿,准确反映思想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包括了四个层次的统一体系。学界对于各个环节的探索和研究的深入程度是不尽一致的,存在着三大弱项环节:其一,对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研究,相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就显得较为薄弱;其二,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多,实践前沿探索的经验少;其三,全国普适性原理研究多,相对于地方性、区域性问题研究少。为了克服“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论丛十分注重推进和强化这些弱项研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谐文化”、“实践前沿”等专栏,不但有介绍“国外主流价值观推进方式比较及其启示”的分析论文,更有从中国出发着力创新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共同理想的力作;不但有涉及全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入研究,更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区域性探索”的论文,进而有从江苏实践前沿出发“三创精神”、“新苏南精神”的经验提升之作。正是通过对这些触及前沿问题的文章辑成,全力打造全国研究基地形象,推动国内学界的价值研究。

科学把握文化矛盾,积极引领多元价值之间的思想对话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般社会价值是多元、多样和多变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则是根本的和唯一的。一般社会价值的多元、多样、多变与核心价值的根本性、一元性和唯一性之间总是存在着文化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是长期的和普遍的。文化矛盾表现为各种价值之间将长期存在着差异与对话关系,文化价值之间这种差异、矛盾将贯穿着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解答这一文化矛盾需要一种正确的出场路径,即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把握文化矛盾、积极引领多元价值之间的对话。相对于一般社会价值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具有明确的主导性和引领性,也同时应当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因此,积极开展对话是在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基础上实现思想的主导性和引领性的基本路径之一。《价值》正是通过积极引领对话来实现凸显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民族精神的情感维系与时代精神的激发作用,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规范和实践意义。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如何看待集体主义?这是学界高度关注又存在着不同观点的重要问题。《价值》发表吉林大学孙利天教授的“从虚构的集体到真实的集体――论现代哲学视野中的集体主义”的文章,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真实的集体”和“虚构的集体”的原则区别的论述,到现代西方哲学关于这一问题的种种不同观点,做了一个“理性主义”的和“扎根于自然的”分析梳理。这些充满大胆新颖、创新活力的观点,以及对各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观点的分析,是通过开展对各种问题的对话来阐释的,这不仅显现出文章本身对各种观点的科学态度,也凸显出杂志本身所倡导和积极推动的通过对话来实现引领和主导的出场风格。

对于市场经济与核心价值的关系,一直成为学界和道德实践热议的话题。《价值》刊登辛向阳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底蕴”一文,从市场史与核心价值史的双重流变中,看二者的对应性和差异性,从中提出若干历史规律性的结论,进而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是“劳动优先、集体主义、公平正义”。该文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方法,既包容了丰富多样的历史内涵,又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与建设经验与国外主流价值推进经验之间也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的关系。《价值》专门发表臧乃康教授的“国外主流价值观推进方式比较及其启示”的文章,对在全球化语境中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的推进方式做了分析与介绍,同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做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对话具有强烈的全球视野和时代视野,在尊重差异和包容多元的同时主导性和引领性明确,因而形成了鲜明特色。

积极探索中国本土价值理论创新研究的出场路径

置身价值前沿、引领思想对话的目的全在于积极推动创新中国本土价值理论。创新需要选择科学的出场路径,为此,《价值》布展了“一体两翼”的创新格局: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问题反思为主体路径,以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价值的思想和开展与国内外各种价值思想的对话为两翼,从而整体推进理论创新。“一体”是基础,“两翼”是支撑,共同构成创新范式。

《价值》聚焦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问题的反思,刊登的文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论内涵与特色的深入阐释,着力展示了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念、新见解、新思想,如“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形成”、“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第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各个环节的深入阐释,从理论的细致精微处加以科学化,从“革命精神”到“集体主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共同理想”等;第三,对区域性核心价值实践的反思,从率先实践的江苏经验到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全国第一县”的昆山价值观,全景地展示了一幅价值实践的生动画卷。

基于时代视野与中国立场而重新解读当年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思想,达到“返本开新”的效果,是《价值》着力推进的创新路径之一。由此,该刊物大胆鼓励作者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态度,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看作是承接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价值思想传统而成为一脉相承的体系,又是随着时空语境转换而不断创新发展的思想产物。

对价值前沿问题的反思同样构成了对话式创新的基础。《价值》旨在阐明:判别核心价值与一般价值之间、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之间对话真理性的标准,在于产生价值、决定价值生命力的时代实践本身。对话发生在时代精神的精华与表征之间,基于时代实践的底板,围绕时代价值的本真意义而展开。因此,只有正确地把握时代价值的前沿,才能达到引领创新的目的,这是《价值》的又一特色。

《价值》江苏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