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高校

2008-10-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山岗 我有话说

和谐高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构建和谐高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先导,坚持以人为本,开创和谐高校建设的新局面。

构建和谐高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

也是构建和谐高校的根本指南。实现高校的和谐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高校的全过程,落实到构建和谐高校的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指明了构建和谐高校的根本途径。当前高校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成为建设和谐高校的严重障碍,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仍需通过发展去解决。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和谐高校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只有坚持发展的协调性,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规模结构与质量效益等关系,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化解各类矛盾,为和谐高校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高校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构建和谐高校,必须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先导

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终极目标。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具有高校特色的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高校,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的高校文化,必须坚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正确的高校文化导向机制,坚持洋为中用,积极吸收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

建设和谐的高校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要坚持崇高理想与现实理想的统一,因为缺失了崇高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离开了现实性的理想是空想,失去二者就失去了理想本身的价值。要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因为社会理想指导和制约着个人理想的形成,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和谐的高校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古为今用。中华民族在创造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尤其是爱国主义,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所以,离开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高校文化就失去了根基。

要加强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成才的根本。高校师生道德诚信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力措施,把诚信教育纳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诚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追求理想的诚信道德人格。

构建和谐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和激发师生员工的内在动力

高校和谐不但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所以,高校在构建和谐的进程中,一定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要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师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在这所高校的快乐、自信、幸福和自豪。事实上,只有学校快速发展了,才能把更多更好的人才、科技成果与和谐文化推向社会,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体现高校的魅力和价值。

要强化群众意识,这也是加快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要把师生员工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满意与不满意、赞成与不赞成、高兴与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学生感到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好,专业适应市场需要,就业压力小,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

要强化政治意识,坚持德育为先,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建设先进的和谐文化之需要。面对社会变革给教育工作带来的大量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文化渗透的新挑战,面对改革给师生员工思想观念和利益带来的新问题,高校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和谐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把握新规律,探索新途径,创造新思路、新方法,营造新环境,构建新机制,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单位:晋中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