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1日,国际出版人盛会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展开幕前夕,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利用来德参展的机会,与中国驻德大使馆教育处、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共同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关于如何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研讨会。参加这次题为“趋势与合作――汉语教材与中国读物的编写与推广研讨会”的中外专家40多人,就目前外国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执行总裁周明伟对本报记者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国际上学汉语热持续高涨,对外汉语教材热销,成为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排头产品。可喜可贺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经过多年来,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已到了需要出精品的时刻。他说,我们今天来这里就是来听取国外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和教师意见的。只有找出问题,才能编写出更好的教材,才能出精品。这是我们这次研讨会的目的。
华东师大张建民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草创时期,一些教材为汉语教学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但对比世界上一些有名的语言教材,目前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中国出版的大部分教材主要考虑的使用对象是在华外国人,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建立国际汉语的概念。长期以来在中国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绝大部分是由汉语教师编写完成的,这有很多局限性。我们应学习国际上像德国这样一些先进国家开发语言教材的经验,组织对外汉语课程开发者、有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版面设计人员等专业人士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开发教材。
北京大学汉语教学专家刘颂浩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要出对外汉语精品教材,中外合作,听取第一线专家意见是好方式。他建议,第一,通过中外专家的合作,吸收先进的语言教学理念,采用结构、内容和功能相结合的思路编写;第二,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编写教材中的作用。第三,要照顾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他还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国作为汉语母语国的权威作用,提供正规的、有效的汉语教学方法。
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会长顾安达博士认为,目前在德国使用的汉语教材多是以英美学习者为背景编写的,没有考虑到德国人与英美人在思维、语言方面的差异。而且,教材都以教师为中心,很难真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这虽然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但现在必须加以改进。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通过中德双方的合作解决。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主任韦荷雅教授及部分德国中学讲授汉语的教师根据其教学经验,主张汉语教材要注重汉语拼音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辅助功能,引起了与会者热烈的讨论。顾安达博士和荷雅教授均强调,更多地利用拼音可以让初学者消除对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周明伟在签署中德合作开发教材的合作备忘录后说,中德合作开发教材可为我们接下来通过国际合作开发针对小语种国家汉语教材提供非常好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推动全球的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我们有信心开发因材施教的对外汉语好教材。
(本报柏林10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