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强调,教育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速见成效。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新的科技革命、社会革命相继到来,整个社会结构都会发生变革,我们在制订教育方针时,一定要向前看,像邓小平要求的那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注全球性、国际化的教育标准,用世界范围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
为解决师资难的问题,钱学森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包括下岗、退休的)有经验、有学识的人,都来当教师或兼职教师,也要竭力创造宽松、民主而优越的环境,吸引外国的高科技人才和我们的出国留学生,共同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最新鲜的实践经验,不失时机地传授给我们的下一代。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以高等教育为主体的、能够使人终身受教育的教育体系,以适应信息社会逐渐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科技、高效管理、职能变换等快速发展的要求。
20多年来,钱学森在采撷时代精华、探索“大成智慧学”的同时,曾反复设计21世纪中国的教育事业。他结合自己和同学在北京师大附小、北京师大附中、上海交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院校受教育和成长过程的亲身体验,吸收了思维科学以及一些科学工作者对教育心理学、脑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成果和感悟,发表了许多关于教育改革的意见和文章,希望能够缩短学制,充分挖掘和发挥少年儿童的潜力,着重培养青年一代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高度的智慧和创新的能力。
仅从1993年10月7日钱学森给我的一封信中,就可以看出他对未来教育方案的大致设想和希望办好大成智慧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殷切之情。他写道:“我在这几天又在想中国21世纪的教育,我1989年的那篇东西不够了;是要人人大学毕业成硕士,18岁的硕士,但什么样的硕士?现在我想是大成智慧学的硕士。具体讲:①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②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③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
“这样的人是全才。我们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伟人,走到19世纪中叶的理、工、文、艺分家的专家教育;再走到20世纪40年代的理工结合加文、艺的教育体制;再走到今天的理工文(理、工加社科)结合的萌芽。到21世纪我们又回到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了;但有一个不同:21世纪的全才并不否定专家,只是他,这位全才,大约只需一个星期的学习和锻炼就可以从一个专业转入另一个不同的专业。这是全与专的辩证统一。
“大致可以作为下面这几段教育:
①8年一贯制的初级教育,4岁到12岁,是打基础。
②接着的5年(高中加大学),12岁到17岁,是完成大成智慧的学习。
③后1年是‘实习’,学成一个行业的专家,写出毕业论文。
“这样的大成智慧硕士,可以进入任何一项工作,如不在行,弄一个星期就可以成为行家。以后如工作需要,改行也毫无困难。当然,他也可以再深造为博士,那主要是搞科学技术研究,开拓知识领域。
“这个大胆设想,您看如何?新一次的‘文艺复兴’呵!”
1993年10月7日,钱学森先生写给钱学敏教授关于教育的一封信。 |
大成智慧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大成智慧的要害是:集大成得智慧!“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按照钱老的想法,集的对象主要就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或称人类知识体系)中广博的科学技术知识,还有体系外围的前科学知识库,这些是形成大成智慧的科学基础和知识源泉。所以,钱学森特别强调大成智慧硕士要“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人类知识的体系结构和具体内容,才能更好地汲取、集成人类的智慧。
20世纪80年代,钱老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不单是研究一个个的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这些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研究这些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今天,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人类知识体系)
钱学森认真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成就与趋势,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建立起一个开放复杂的人类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所有通过人类实践认知的学问。目前暂时分为11个大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以及文艺理论等。“这是个活的体系,是在全人类不断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发展变化的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这个体系不仅结构在发展,内容也在充实,还会不断有新的科学部门涌现。因此,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以至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