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发挥职工群众“大学校”的作用
2006年5月9日,工人出身的中国发明家包起帆一个人获得了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4项金奖,他创造的这一奇迹震惊了这个有着105年历史的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发明展览会。
30年来,包起帆从一名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码头装卸
中国工人阶级知识化的进程,决定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工会始终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工会长期的战略任务,努力发挥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群众“大学校”的作用。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全国开展“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全国成立读书小组多达80余万个,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逾1100万人,到进入新时期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再到职工素质工程全面推进,中国工人的与时俱进的成长路径日渐清晰。
与此同时,面对市场经济对职工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级工会着眼于职工的需要,在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上不断更新形式、丰富内涵。读书自学活动、岗位成才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等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同时各种现代教育培训方式和组织形式不断融入其中,赋予了职工教育崭新的面貌和吸引力。
据统计,2005年以来,全国得到各级工会表彰的“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3.7万个、“学习型先进班组”1.67万个、“知识型职工标兵”和先进个人8.3万人。
一支强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仅使工人阶级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而且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各级工会为广大职工建功立业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如今,只要走进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工地,都能看到“工人先锋号”的旗帜。
1997年,全国总工会在三峡建设工程中率先开展劳动竞赛,随后在青藏铁路建设工程、杭州湾大桥工程、北京奥运工程、上海世博会工程和金沙江水电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中又积极组织开展了劳动竞赛。
从1983年起,全国总工会联合国务院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专门文件,不断组织职工开展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创建“工人先锋号”、“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等一系列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接连涌现,各级工会为广大职工建功立业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据统计,仅2003年以来,各级工会、职工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的技术攻关、技术开发项目45.3万项,创经济效益407.9亿元;推广新技术35.83万项,创经济效益758.1亿元。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重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表率作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连续发出号召全国职工向赵春娥、罗健夫、蒋筑英等人学习,到进入九十年代推出包起帆、徐虎、李素丽、王启民等一批全国劳模,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力表彰和宣传许振超、王顺友、李斌、王洪军、窦铁成等一大批新时期先进模范人物,在全社会形成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舆论氛围。
30年来,中国工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实现工会事业的伟大复兴。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工会,也必将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