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代农业的瑰丽风景

2008-10-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颜维琦 我有话说
金秋十月,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展会上,陕西的苹果、黑龙江的大米、西藏的牦牛奶、河南的面食、新疆的沙漠玫瑰、台湾的芭乐,这些地方特色农产品把整个农展馆装扮得异彩纷呈。

让采购商和普通观众印象更为深刻的,则是这些产品本身所代表的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精细农业以

及中国农业走过的发展之路。

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突破

“粮食大省、畜牧大省、园艺大省、水产大省”是今年农交会上山东展团重点突出的特色和主题。在展厅内,记者了解到,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山东农业综合产出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0多倍,粮食生产连续跨越了600亿、700亿、800亿斤三个台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突破单一经营的格局,主动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果品等高效经济作物,被誉为“落叶果树王国”。

“产业化之路是山东农业的一大优势”,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冯继康介绍说:“山东的农业产业化发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是山东农业在全国的最大亮点之一。”目前,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6853家,实现销售收入7487亿元,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程度达到67%,农产品出口企业达3800多家,出口创汇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9511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8.4%,与此同时,全国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带,内蒙古的乳品、肉类和羊绒加工,河南、河北的小麦和肉类加工,吉林的玉米和肉牛加工,黑龙江、湖南的水稻加工,江苏、浙江、福建的茶叶加工,新疆的葡萄和番茄加工,山东、山西的果品加工,沿海各省的水产品加工,京津沪等大城市郊区的畜禽、果蔬、乳品的精深加工等发展势头旺盛。

科技化:粮食丰产的阶梯

在黑龙江展厅,省农科院的农业科技成果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不同时期培育的玉米、大豆种子挤满了展厅一角,“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标语向人们形象描述着几十年来农业科技带来的巨大变迁。

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黑龙江省农科院成果产业处副处长李铭丰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省农科院在育种上,着重强调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前,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各个县的农业站推广中心,推广力度小,造成了成果转化与推广之间的脱节。现在是一站式服务,专家直接面对农户,给农民做示范,带领农民干,这使得科技成果从审定到推广比原来缩短一至两年时间。同时,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机制,与龙头企业合作,扩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2000年至今,农科院共有100多个新作物品种进入农田,这些品种在黑龙江的种植面积已达80%以上。”

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性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在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油菜等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品种改良、重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大批成果的推广运用,支撑全国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50160万吨,增幅达到64.6%,连续跨越了3亿吨、4亿吨、4.5亿吨和5亿吨台阶,取得了历史性进步。

标准化:食品安全的保障

火红的哈密枣,鲜绿的香梨,明黄的杏,醇紫的葡萄,把新疆展区的展台装扮得热热闹闹,吸引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

“我们的农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品质有保证,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的展品。”看到自己负责的展台大受欢迎,新疆农业厅工作人员温其木的脸上笑开了花。温其木告诉记者,新疆农产品的高品质缘自对标准化的重视和落实。目前,新疆共实施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9个,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7项,建立健全了库尔勒香梨、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彩色棉、长绒棉、甜菜、啤酒花、加工番茄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认定了213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过去要吃饱,现在要吃好。”今天一早就赶来参加农交会的丰台区居民郭静,已经把带来的购物小车装得满满当当。她告诉记者,食品质量是不是安全可靠,是她选购时最关心的。看到农交会上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心里特高兴。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建立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139个,标准化示范带动面积达5亿多亩。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范围,已扩大到对全国37个大中城市蔬菜农药残留、36个城市畜产品瘦肉精和22个城市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据了解,本届农交会参展产品均为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或是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名牌农产品;参展厂商各自在生产经营和保证产品质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较高水平的质量安全意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