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命的颂歌

2008-10-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逸吟 我有话说
这是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颂歌,是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的全景展示,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正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每天都吸引着大批观众前来参观。感动和震撼,在这里蔓延。

碎石、断桥、废墟……风光秀丽的汶川映秀镇、北川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展厅

入口处的大幅照片,显示出灾情的严重。灾难伤害了这片土地,但是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无边的关爱,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聚。

这是5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赶赴四川灾区的飞机上研究灾情时使用的地图。震后第一时刻,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极大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的勇气和信心。

这是成都军区某特种大队先遣队的勇士们用过的陆战靴、指北针,他们于5月13日徒步抵达震中汶川;这是一个忙碌的军用机场,一架架运输机披星戴月飞向灾区……这是一个名叫严情勇的小战士。照片里,他正和战友一起用担架转移受伤群众。那专注的神情,让人丝毫看不出他一直忍受着小肠穿孔带来的剧痛。三天三夜过后,他终因疼痛难忍晕了过去,差点失去生命。得救之后,他却只是说:“我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这是被誉为“生命支架”的女医生,她们冒雨为病人托起帐篷,展开手术;这是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医学专家,短短几天就救治了300多名重伤群众;这是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用过的手术刀、止血钳,他们用这些器械成功抢救了被埋179个小时的马元江……“白衣天使”们恪尽职责,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这是一座以北川中学物理教师张家春为原型创作的雕塑,他用厚实的肩膀扛住摇摇欲坠的门框,把生的希望留给了40多个学生;这是为同学举起输液瓶的中学生李阳;这是甘肃陇南豆坪小学王永军老师用过的口哨,危难之际,响亮的哨音救了全校师生的命……灾难面前,师生共同铸起爱的丰碑,让每一位参观者都为之动容。

这是一场生死大营救,人间大爱在这里凝聚,民族精神在这里升华。历经过灾难的考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幸运而顽强地延续下来,更让人崇敬。

汶川萝卜寨村羌族群众在帐篷里生火做饭,袅袅炊烟中透着温馨;绵阳南和体育中心的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眼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甘肃陇南的个体户们重新开张,鲜红的辣椒映衬着人们的笑脸,正是火热生活重新开始的真实写照……

灾难过后,生命正在更加茁壮地生长。

(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