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008-10-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莹 我有话说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1978年至2005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由68岁增至73岁;2007年,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至15.3‰和36.6/10万;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已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

与此相对应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斐然: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一批危害人民健康的烈性传染病被控制或消灭,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新农合让8亿农民“病有所医”

甘肃省金昌市红山窑乡土沟村农民李明强的儿子李亮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今年5月初,4岁的李亮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

“手术费和住院费一共花掉两万多块,幸亏新农合给报销8000多块,负担减轻多了”,李明强告诉记者,种大麦是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报销的部分相当于他全家一年的收入。

2008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的第6年,上半年,像李明强这样受益于新农合的农民累计有2.35亿人次。

来自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729个,已覆盖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人口8.15亿,参合率为91.54%。

   “全面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制度既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广大农民‘病有所医’的重要措施之一。”卫生部部长陈竺说。

政府出大钱,农民出小钱,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以县为单位统筹和组织实施,这是新农合与传统合作医疗区别所在。这项制度从开始试点到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

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新农合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对农民健康的保障作用逐步显现。从2003年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有11.6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补偿资金为847亿元;其中住院补偿8252万人次,门诊医疗补偿9亿人次,还有1.7亿人享受到健康体检。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缓解群众“看病难”

吃过午饭,71岁的潘祖成走路到北京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街南社区站接受例行检查。“以前看病都是往大医院跑,挂号、检查、取药,全得排队,看一次病少说也得花上半天时间。”潘祖成说,如今在社区看病检查,至少有3个好处:方便,熟悉,省钱。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医院之间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可以减轻居民看病的经济负担,减少大医院的门诊压力。”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社区卫生处处长金生国说。

截至2007年底,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97%的市辖区和89%的县级市都已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国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34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万余个。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

区别于以疾病为中心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强调以健康为中心,既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等“小病”的医疗服务,又提供免疫接种、婴幼儿体检、孕产妇保健、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

目前,北京、天津、杭州等一些大城市已建立起“15分钟健康圈”,居民只要步行15分钟就可抵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越来越多的居民从中受益,“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就医格局逐渐形成。

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见成效我国成为世界上计划免疫覆盖病种最多的国家

根据1992年和2006年两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1992年以来,我国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减少了近8000万人。数据表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取得显著成效。

免疫规划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1978年,计划免疫工作开始在全国普遍实行时,只有卡介、脊灰、麻疹、百白破4种疫苗被列入免疫范围。此后,计划免疫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27亿元,再次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至此,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增加到14种,可预防15种传染病,“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计划免疫覆盖疾病病种最多的国家”,陈竺说。

经过30多年的免疫工作,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并于1988年、1990年、1995年分别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国家免疫规划四苗(卡介、脊灰、麻疹、百白破)接种率达到85%的普及目标。

与此同时,我国对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控力度也不断加强。各地积极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截至2007年,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的1190个县(区),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数达3.9万余人,治疗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建立了艾滋病耐药检测系统,并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项目研究。

作为国务院血防办的联系点,江西省进贤县将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的实施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积极实施以封洲禁牧、以机代牛、改水改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治等措施,不仅血吸虫病得到有效控制,还帮助群众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集贤村是我国碘缺乏病重病村之一。1978年国家普查发现,全村1313人中碘缺乏病患者859人,克汀病患者150人,被称为“傻子屯”。自1978年起,集贤村实施了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今,村里7至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控制到了3.5%左右,昔日的傻子屯变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考验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也加快了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后,我国正式启动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全国31个省(市、区)通过网络直接上报有关信息。截至2008年4月,全国直报率县以上医疗机构达到96%,乡镇卫生院达到79%,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到100%。

“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政府,卫生部每月都在网上公布前一个月的重要疫情,有关情况我们也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进行通报。”陈竺说。

3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成就表明,我国正在向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大步迈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