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青春献给山里娃

2008-10-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陈金华 邓辉煌 本报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

放弃城市的繁华,他们植根在贫困的大山,播撒着爱和希望;离开家庭的温馨,他们把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山里的孩子――他们就是无怨无悔走向山区,走向基层的湖北民族学院资教老师。

自2004年湖北省实施“资教”计划以来,湖北民族学院累计有1500余名优秀毕业生到湖北省各县市资教,今年该校又有400余人踏上资教之路

自豪,资教人数最多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即将启程的湖北民族学院毕业生踌躇满志。

7月15日,湖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胡茂成、副书记吴建清、副院长李世荣等欢送学院08届参加湖北省“三支一扶”计划、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资教生岗前培训的毕业生们。

“在全省高校当中,我校的资教人数是最多的!”学校招生就业处老师石华富自豪地告诉记者。湖北民族学院今年一共有540余人参加了“三支一扶”与青年综合服务岗位,其中,406人报名参加资教服务。

今年4月,学校刚开始招募宣传的时候,学生们报名就非常踊跃,一共有600余名毕业生报名参加资教,最后有400余人与湖北省各县市教育局签约到基层服务三年。“全省招募了2000名志愿者,我们学校的学生就有406名!”在省内高校中,该校资教人数最多。

青春,在基层闪光

“教育是开发生命的事业,我用音乐启发着孩子的心灵,我相信音乐能托起我和孩子的美好未来。”在宣恩县万寨民族中学资教的万洋这样总结自己一年多的经历。万洋是湖北宣恩人,为了支援家乡建设,毕业时又回到家乡资教。在宣恩万寨民族中学,她承担了全校十五个班的音乐教学任务。起初学生对音乐毫无兴趣,万洋便自费买来收音机,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体会音乐,感悟旋律,进而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中的人生哲学。后来,很多孩子都喜欢上了音乐。

半年前,建始县花坪乡石马中学的课堂还是一片死气沉沉,资教生李建文的到来丰富了校园的生活。他承担了三个班的物理和化学教学任务并兼任学校团委书记,还开办了全校第一次学生心理辅导讲座,成立了学校第一个学生通讯社,开通了校园之声广播台,开展了全校首次“安全知识教育月”活动。

“几十年后,他们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才是该计划的真正目的所在。”湖北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处副处长姚刚说。

真情,在山乡飞扬

资教地的贫穷让这群年轻人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但他们不曾放弃。

今年春天罕见的大雪,对熊力来说是一次考验。1月14日(农历腊月初七),熊力的母亲打电话告诉她,父亲病重,希望她能请假回家。“当时学校举行期末考试,我刚好带初二,学生面临会考的压力……我很想回家,但我没有回家,我再也没能见到我的父亲。”说到这里,熊力泪如泉涌。

曾在恩施市芭蕉乡民族初中资教的姜爱,结婚只请了一天半假,但想起那几十双明亮的眼睛和一颗颗求知似渴的心时,她觉得值得。班上有个叫谭超的孩子,是一些老师眼中的顽石,他上课一刻也不能安稳。姜爱特别关注他,课堂上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帮他找到了自信,开始变得自觉。生活上姜爱常常给他送衣物,把自己的菜分给他吃。一天下午,姜爱正在寝室改作业,突然谭超闯了进来,把一个黑塑料袋拎到桌上,说了一声:“老师,你吃!”就跑开了。姜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他奶奶给他的三个柚子,他一个也舍不得吃,全给姜爱送了过来。

“资教是一个大舞台,参加资教是一次幸运,做好资教是一生的财富”,“三年经历,终身财富,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资教生还鼓励更多的学弟学妹加入到资教的队伍中去。用知识和爱心来改变落后地区孩子的命运,让所有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早日摆脱愚昧、落后的生活,享受教育公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