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外部冲击与我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

2008-10-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安烨 刘力臻 我有话说

当一个宏观经济走向开放后,各个经济主体、法人、自然人便获得了在全球市场经济中获利的机会,同时也会时常受到外部冲击的困扰。只有具备抵御外部冲击、降低外部风险的能力,才能使开放经济效益最大化。

从外汇储备角度看,外部冲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美元贬值的冲击。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制

度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这对以美元形态表示的外汇储备显然构成了冲击。2、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自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矿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一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决定了中国对外部能源和原材料进口的高度依赖性,加上国内物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多重打击,从而减少了来自对外贸易的债权型外汇储备。3、国际“热钱”的冲击。在外汇储备中,“国际热钱”越多、能够随时撤出的债务型外汇储备比重越大,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就越不健康,一旦“国际热钱”大进大出就会对整个宏微观经济造成巨大伤害。4、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自2007年2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深化,并演变为“全球新型金融危机”。如美国救市接管这些金融机构、实施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则其他国家投资于美国国债的外汇储备收益必然下降。因为政府7000亿美元的救助金只能有两个形成渠道,一是发行货币――赤字化,导致物价上涨,美元进一步贬值,对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造成更大损害,二是发行国债――债务化,这会使美国国债投资回报下降,甚至成为经济复苏的障碍。

在四大外部冲击下,要尽快研制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结构、投资模式的安全战略,以达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内外经济双均衡协调发展的目的。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警示: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警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易引发本币升值,打压出口、减少就业、外汇储备贬值、贸易摩擦加剧、增大机会成本。外汇储备规模增大的过程还是一个本国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大的过程,易引发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国际上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观点众说纷纭,计算方法、计算模型多种多样。20世纪90年以前,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储备/进口比(R/I)是衡量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的重要指标,在实践中体现为三个月进口量的储备,这个量直到20世纪90年代各国才基本达到。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储备额标准简单明了、易于计算和衡量因而被普遍采用,然而这并非一个完美的衡量指标。随着国际收支内容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及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国际金融机构和学术界不断提出补充性意见,试图找出度量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新方法或新模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更让各国认识到充足外汇储备对于降低一国资本抽逃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对国际储备规模研究的又一次高潮。目前用进口(6个月)、短期外债、M2、偿债率等指标来衡量储备适度规模已成为共识。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要考虑国际上公认的指标外,还要考虑中国的国情:转型中的开放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总量大国与人均小国并存的经济。因此,一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并非简单的数字关系,而是与国际信贷体系的有效性、汇率模式、货币及财政政策的合理程度、政策目标、宏观经济发展程度、币值稳定等相关联的。

――外汇储备结构优化的警示。1、币种结构优化。主要考虑两个随时能调整的结构:一是软硬币的组成结构,即通过各种储备货币间币值升降的互补性,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二是软硬币的比例结构,即通过对各种储备货币在外汇储备总额中的比例调整规避风险,达到保值增值目的;2、来源结构优化。按国际收支平衡表划分,外汇储备来源有两大项,一是经常项目下的贸易项目、劳务项目等,二是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入。前者的顺差构成安全的债权型外汇储备,后者的顺差构成债务型外汇储备。从外汇储备来源结构优化的角度看,债权型外汇储备比重应大于债务型外汇储备才有利于抵御国际游资的冲击;3、时间结构优化。时间结构优化主要考虑短期外债的比例须置于合理界限内,以及长短期外债偿还期的均衡化和分散化,避免外汇储备因外债的偿还而剧烈波动。需要指出的是,为使外汇储备结构始终处于优化状态,有必要建立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同时,为适应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变化,应在这种经过科学量化的指标体系中加入弹性机制,使之能够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而适度调整。

――外汇储备安全投资模式的警示。人们普遍认为,同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是既安全又有较高收益的投资场所。外汇储备追求安全性的要求,使各国以美元表示的外汇储备大多投入美国的债券市场。最新的发现启示我们:一定要认清经过资产证券化评估的次级债背后的潜在风险;对次级债的投资必须慎重并保持较低比重;外汇储备的安全投资模式仍是国债和国库券;学习和效仿新加坡和韩国的做法,建立外汇资产投资公司。

任何危机都是危险与机遇并存,损失与获利同在。面对外汇储备面的冲击,当务之急是在危险中抓住机遇,在风险中实现跨越。例如,在人民币升值阶段,美国及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应尽快乃至提前偿还对外债务。因为债务负担会随人民币升值程度同比例下降,即人民币升值20%,对外债务负担将下降20%;同时,可以用升值的人民币兑换美元购买国际一流的技术、人才,储备各种资源和战略物资。此外,应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兼并有价值的外国资产、通过对海外能源企业持股方式参与国际能源和资源的生产及产权占有,等等。事实上,美国金融危机在对中国经济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也提供了逼迫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利用好外部压力,中国的实体经济将会从外需主导型转向内需主导型,中国的货币经济将会把握好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度,探索市场和政府二元调解机制优化组合的路径。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