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孝感学院:感恩教育以孝为先

2008-10-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本报通讯员 吴建 我有话说

每个时期的青年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那么,时下的大学生在品德形成中有何不足?孝感学院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长辈对孩子过于宠爱骄纵,致使许多孩子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遇到事情不知道感动,受到帮助不知感谢,甚至对自己父母也缺乏理解与尊重。这种状况实际是孝德文化的危机,也

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

对此,地处全国著名的“孝子之乡”的孝感学院,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坚持“百善孝为先”,以文化育人,用感恩教育、孝德教育濡染学生。学校成立了孝文化研究基地,结合教学开展教育,还出版了“孝文化研究系列”文集。大学生们还通过学习生活,认识孝乡,走近孝子,了解孝俗,进一步感知孝文化。学校每年都邀请事迹突出的“英雄父亲”、“光荣母亲”来校与学生交流,这些父辈坎坷的经历、饱满的挚情,化作了“流往心田的爱”,常常使得同学们眼含泪水,深受感动。

学校认为:认识的转变不可能一天完成,需要长期的积累;转变也不可能只靠外部的刺激,更需要学生自己亲身参与,获得切身感受。

每年,学校团委都举行书信感恩活动。今年5月10日,在“念亲恩、畅梦想”活动中,学校近8000名在校生亲笔给家人写了一封信。5月13日母亲节,学校林荫道的棵棵玉兰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卡片,上面写满了对母亲的祝福。一位学生家长在收到女儿用做家教挣的钱买毛线给他织的手套、围巾后深为感动,他在给学校老师的信中说:“看来孩子选择这所学校是正确的。”

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孝文化弱化乃至缺失危机,学校近年来坚持开展孝德教育,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开展时评,及时升华学生们的道德理念,弘扬“人文关怀,孝亲敬老”的主题。2006年底,当代孝子――河南矿工谢延信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学校学工部立即在学生中组织了学习讨论。今年春,针对杨丽娟追星十年、致父蹈海的案例,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何谓父慈?何谓子孝?”的热议,大家普遍认为:父慈,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子孝,必须是用心体恤与尊重。

孝在博爱。孝义的弘扬必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在孝感学院,做得最好的工作是扶贫帮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带头捐款;办事机构千方百计,勉力筹集;学院教职工感同身受,热情响应。学校实现了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贫困失学的目标。而且学校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很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都会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其他贫困学生。

孝是责任。感恩教育还使同学们领悟到孝文化中责任与义务的内涵。学校学风浓郁,校园和谐,出现了令人欣慰的两高――高考研率,在报名学生中,有15%的学生考上研究生;高就业率,截至7月15日,应届毕业生已有90%成功签约,顺利就业。在2006年,学校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学生违反规定受到处分。同时,还涌现出了寒假期间勇救落水儿童的好学生张文笑等优秀典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