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发布

2008-10-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王庆环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今天发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30年来我国青年各项权益得到较为充分的实现。

这项报告是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年的发展和青年权益的实现。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青年

的生存健康权、受教育权、劳动就业权、公共参与权、婚姻家庭权、社会保障权、文化娱乐权、法律保障权等方面享有的合法权益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实现与保障。

在生存健康权方面,青年身体发育水平不断提升,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青年生殖健康教育与艾滋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青年生存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青年的生存健康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从1985年到2005年,18岁以下青少年身高平均增加4.64厘米,体重平均增长4.90公斤。

在受教育权方面,青年受教育权有了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受教育经费有了较大增长,接受高等教育范围持续扩大,受教育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受教育质量不断提升。2007年,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青壮年文盲率进一步下降到3.58%,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以上。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二。

在劳动就业权方面,青年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起点稳步提高;职业技能稳步提高,职业资格得到社会认可;创业促进就业初见成效,青年创业得到更多扶持;城镇失业青年得到重点帮扶,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引起各方关注;维权工作力度逐步加强,青年劳动权得到基本保障。

在公共参与权方面,青年的选举权获得广泛实现;青年参与公共事务和决策的渠道不断拓展,他们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截至2007年底,35岁以下的网民占79.9%;青年参加政党和社团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543.9万名,为历史最高水平。

在婚姻家庭权方面,青年的结婚自由权得到充分保障;离婚权得到进一步尊重和保障;青年特别是女青年在家庭中的权益得到全面保障;AA制家庭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认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的调查显示,34.3%的受访者“能接受”婚前财产公证,59.7%的受访者“能理解”婚前财产公证;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第一次将“家庭暴力”概念引人中国法律,目前,全国已建立“维权合议庭”、“反家暴合议庭”3200多个,家庭暴力(投诉)报警点12000多个,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350多个。

在社会保障权方面,我国青年参保意识明显增强,2007年的调查显示,有66.4%的青年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53.1%的青年参加了失业保险,有78.1%的青年参加了医疗保险,有54.1%的青年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有56.4%的青年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特殊青年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受益面不断扩大,青年占主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正在构建。另外,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障日益受到重视,残疾青年社会福利工作成绩显著,城镇青年妇女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在文化娱乐权方面,我国青年文化娱乐权实现的社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02年至2007年,文化事业经费累计达到580.82亿元,年均增长22.5%。青年参与文化生活日益广泛,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已成为青年参与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国民网上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5年的27.8%。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4698万人。

在法律保障权方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的健全,使我国青年权益保护有法可依;政府及相关方面积极为弱势青年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于务工青年的法律援助专项基金、协作机制应运而生;失足青年权益保护日趋规范化、人性化。

报告还指出当前青年权益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青年身心健康状况出现一些令人忧虑的新情况,部分青年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下降,青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目前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8岁以下青少年约有3000万人,在全国15-34岁的青少年中,自杀已成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另外,青年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还面临不少困难,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不平衡,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还有,青年就业竞争激烈、压力大、就业难,失业率较高,据劳动部门的数据统计,中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而需要就业的人数达到2400万,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大致在15%左右,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等等。

据介绍,我国14-35岁的青年共有4.297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3。维护和促进青年权益的实现,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特殊影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