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离不开中国消费品

2008-10-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丽君 我有话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人结婚时盼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得凭票购买,要是能凭着外汇券买上其中的一大件就更荣耀了。

如今,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购物票证已永远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制造的轻工产品

行销全球。2007年,172类中国制造的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世界70%的玩具,80%的小家电,70%的空调器和微波炉,65%的自行车来自中国。中国制造的轻工产品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的日用消费品不仅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世界越来越离不开来自中国的日用消费品。”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轻工产品生产大国

2007年,轻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6040.58亿元,轻工产品累计出口额2703亿美元。在过去30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将近67倍,出口额增长了128倍。

“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轻工产品的生产大国,成为很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特别是随着我国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战略,已有越来越多的轻工产品走向世界。”陈士能说。

中国制造不仅是中国经济的骄傲,也是全球经济链条中的关键一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鞋类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我国的鞋产量占全球的63%。平均算下来,全世界每个人每年都能穿上一双中国产的鞋。

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国,每年的出口额达60亿美元左右。“在世界玩具消费大国――美国,处处可以发现标有‘MADEINCHINA(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和小熊维尼,欧美市场近80%的进口玩具都来自中国。”中国玩具协会原秘书长晁鸿龄说,如果没有中国制造的玩具,那么世界儿童就会缺少很多欢乐。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制造的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门类齐全、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体系,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多种层次的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说。

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使国外消费者享受到了低价格、高消费的生活。没有了中国制造,许多国家的消费者会感到生活很不方便。

“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一方面提高了发达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另一方面也拉低了全球通胀水平。”朱宏任说。

“过去十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说。到2010年中美经贸合作可使美国GDP增长提高0.7个百分点,物价水平下降0.8个百分点,每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美元。

轻工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成为新的增长点

走在浙江义乌,就像漫步在市场的海洋: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针织市场等10多个专业市场星罗棋布;皮带一条街、围巾一条街、无缝服装一条街等30多条专业街纵横交错。

小商品做成了大产业。浙江人陶海弟经营的伟海拉链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拉链企业,年产拉链可绕赤道200圈;而楼仲平也将不起眼的吸管卖到了世界各地:日出口吸管8吨,年产量占全球吸管需求量的1/4以上。

轻工业是以生产日用消费品为主的一般加工工业,企业规模较小,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基本依靠市场配置资源。近十年来,在我国轻工业发展中逐渐呈现出以区域经济为格局的产业集群,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生产、销售、配套完整体系,具有同类产业高度集中、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的特点,竞争优势明显。

在深圳、苏州、上海、天津,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自行车产业区域;在浙江海宁、温州,河北辛集,广东狮岭等地兴起了10大皮革产业区;在江苏常熟、浙江萧山、广东吴川等地建成了10大羽绒生产加工基地……截至目前,轻工行业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达到97个,涉及27个行业,分布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

市场集群带动了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最终成为推动市场发展乃至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对市场具有特殊的敏锐性,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而基于市场需求的产业链扩张,也成为轻工产业集群具有持续繁荣的动力。

产业集群的崛起,促进了轻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我国轻工业在短短的30年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原因之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了对外开放战略。”陈士能说,通过引进、吸收、创新,轻工产品的数量、质量、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科技水平跨进了一大步,产业的整体素质也大大提高,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取得巨大的成就,主要是依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来实现的。不转变增长方式,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轻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积极采取四项措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一是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二是加大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三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四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以及服务体系建设。

陈士能表示,在由轻工业大国向轻工业强国跨越的时期,从轻工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特点出发,着重把企业做优、做强、做精、做专,培养一批具有优势的小而精、小而专的“巨人”企业。

今天,我国轻工产品出口也正在将逐步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由出口创汇型和数量型向出口效益型和质量型转变,从而使轻工产品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走向中端,进而走向高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