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电力:三十年飞奔的脚步

2008-10-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说起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你能想到“包产到户”,想到中国农村改革,但你能想到30年来中国电力飞奔的脚步吗?

30年前,每到夜晚,只有昏暗的煤油灯照亮偏僻的小岗村;1982年,小岗村正式通电了,虽然只有简陋的一条线路,全村人还是欢天喜地。如今,小岗村电网已经完成了第三轮升级改造,村里有了9公里长的10千伏高压

专用线路。村里的承包大户严大婶说起自家承包的180多亩葡萄园用电的事,连声称赞:“电压稳,不停电。”

装机:30年近13倍的增长

2008年7月3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能源局正式确认我国7亿千瓦标志性机组。这是我国电力工业一个重要的瞬间。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作为百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007年底投产的泰州发电公司1号机组成为7亿千瓦标志性机组,这意味着中国电力工业正在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回望我国电力工业改革发展历程,有一组惊人的数据证明着30年的辉煌和成就――

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7.13亿千瓦,年发电量为32559亿千瓦时,分别是改革开放前的12.5倍和12.7倍。

2007年,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达273.09千瓦时,是1977年的21.77倍。同时,随着华能玉环电厂、华电邹县电厂、国电泰州电厂共7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相继投运,我国已经掌握世界最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电源发展开始进入“超超临界”时代。

2007年,我国发电煤耗332克/千瓦时,已接近美国的水平,比1977年的446克/千瓦时下降了114克/千瓦时,节约了3.1亿吨标煤;电网线损率为6.97%,接近美国2006年6.52%的水平,比1977年的10.19%下降了3.22个百分点,节约0.468亿吨标煤。

电网:进入超高压输电时代

1979年11月,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

几乎同时,500千伏元宝山―锦州―辽阳―海城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线路全长602公里,于1985年全线建成。

此后,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逐渐成为中国各省级及跨省电网的骨干网架。至2007年年底,全国500千伏输电线路总长度近8万千米,变电容量超过3亿千伏安。

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电网在原有基础上很快进入超高压输电时代,电网运行也进入高度自动化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电东送”战略。西北电网长期以330千伏为最高电压等级运行,已经难以满足发展要求。2003年9月,中国第一个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兰州东―青海官亭)在西北开工建设,线路全长140公里,仅用了两年时间,世界上海拔最高、中国运行电压等级最高的750千伏输电线路正式建成投运。

2006年8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国家电网公司开工建设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同年8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山西长治举行工程奠基仪式,正式启动建设,标志着中国电网发展进入以特高压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

改革:神奇力量托举奇迹

30年来,电力改革波澜壮阔。正是改革推动着中国电力工业奇迹般的发展。

在我国电力发展历史上有这样几个重要的事件:

1981年12月5日,全国第一座中央与地方集资兴建的火电厂――山东龙口电厂开工兴建。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缺电越来越严重,电力建设资金不足成为突出矛盾。1981年,山东首创先例,由地方筹款和中央拨款联合建设龙口发电厂,烟台市采取发放建设股票方式集资,并确立了“谁投资,谁受益,按投资比例用电”的原则。这种模式迅速在全国推广,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由国家投资办电的格局。

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集资办电项目还有:1984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新建的云南鲁布革水电站;成为我国第一个利用外资建设的水电站,1985年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成立,将煤代油资金用于电力建设;1997年广西来宾发电项目成为我国第一个BOT试点项目。

2002 年2 月10 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目标。同年12月29日,中国电力新组建(改组)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5家发电集团公司、4家辅业集团公司正式宣布成立。2003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成立,行使电力市场监管职能。以此为标志,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目标初步实现。

以政企分开为主要原则的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以集资办电为核心内容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以“鲁布革冲击”为催化剂的电建业改革,以“三为”服务为宗旨的农电体制改革,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描绘出了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的历史长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