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普及、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个体参与公共事件能力的上升……“公共知识”传播悄然出现新变化。有些专家称之为“公众主动认知”,认为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了“主动认知时代”。同时,专家也指出,为了适应“自我科普”的时代特征,我国传统的科普部门、知识传播部门的行动方式也应有所调整。
2008年5月1日,《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开始正式“试行”。一些环保专家在呼吁政府和企业公开、透明地公布环境信息的同时,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能力获取环境信息。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就一直秉持这个观点。2006年,马军带领的团队开发出“中国水污染地图”,2007年又开发出“中国空气污染地图”。任何人只需登陆相关网站,就可直观地掌握其所在区域的水和空气污染现状。“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信息源是政府公示的,可靠性强,可信度高;另一方面,结合环保志愿者的现场定位和取样,等于对信息再做一次核查和验证。两种行为互相支持,公众就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马军透露,这两份“地图”每天都在完善和增补中,任何人都可随时参与到项目中来,比传统“举报”后等待相关部门处理要主动得多。
2007年3月,北京、厦门、兰州等城市出现了“城市乐水行”民间环保考察队,每周末都考察城市内的一条河流。北京“城市乐水行”项目负责人、环保组织“绿家园”的志愿者张峻峰介绍说,这个活动每个周六如期举行,每次都有几十人参加,大家顺着市内的某条河流进行零距离考察。除了传统的“目测鼻闻耳听”等方法之外,还使用一些简易的测水仪器和药具。“一年多来,我们培养了不少对水非常了解的‘教授’和‘研究员’。这个活动会持续下去,因为河流永远在那里,公众永远需要了解它们的现状,公众有能力掌握身边的环境信息。”
网络普及催生“主动知识挖掘”
近几年,搜索引擎的发展出现了新方向,依托网民资源设计开发的“主动询问”、“主动问答”形式成为主流。你想了解任何问题,都可以上网提问;同时,你所掌握的任何知识也都可以上网分享和传播。
知名网络运营商百度公司最早就是以“精准搜索”而迅速被网民广泛认同。现在,除了几十个越来越细化的“被动型”搜索工具之外,他们还设立了几个人气极旺的“主动型”频道,像“百科”、“知道”、“贴吧”。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说:“百度百科里的许多词条都是网民撰写的。他们提交上来之后,其他的网民会对这个词条进行评价和修正。这样,词条就会越来越完善,想了解相关信息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多。信息的精确是大家共同的要求,我们搭了一个平台,引导网民来共同把关。”
腾讯公司、微软公司开发的一些即时通讯工具,例如即时聊天群组,更是给“主动型”网民帮了大忙。王女士在怀孕期间加入了同龄孕妇的“QQ群”,对于某家医院的医疗水平如何、医生护士态度如何等信息,群组成员会迅速传播开来;同样,怀孕的心得体会、注意事项也会一起分享。一些医院也注意到这个现象,鼓励医生有意识地加入QQ群组,与大家一起平等交流。
“自我科普”促成“博物爱好者团体”
主动认知时代的突出标志是博物爱好者团体越来越引人注目;同时,“自我科普”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日常行动。
李强是某造纸技术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业余时间大都花在观鸟上。几年下来,他带领“自然之友”鸟类调查小组在天坛公园记录到140多种鸟类,其中许多是天坛公园甚至是北京市内的新记录。天坛公园负责人牛建忠感慨:“天天在公园里工作,都没注意到有这么多鸟。李强他们一直提醒要保护、爱护鸟类,除了随时观察鸟类的状态外,还要与一些偷着捕鸟的人作斗争。”
牛建忠发现,自己在草学方面的技术专长可以为主动求知的群体提供支持。他表示,要是有人愿意在天坛认知植物,他愿意提供帮助。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赵欣如这几年一直坚持举办传播鸟类知识的“周三课堂”。这个面向公众的课堂每周三晚上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间教室内举行,任何人都可去自由旁听。“我们过去习惯于在院墙内、论文中和会议上传播知识,随着全民主动认知时代的到来,各个知识凝聚机构应当早点打掉或有形或无形的围墙,有意识地把自身知识向社会广泛传播。”赵欣如说。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副教授刘华杰认为,全民主动认知时代有一个标志,即束缚个人的“专业围墙”和“专业终身制”被打破,任何人都有获取知识、研究学问的能力。只要社会提供相关平台,公众的求知欲就能得到极好的激发,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就会出现新的主流方式。刘华杰说:“当前,科技已经不单纯是一种追求智力的活动,它渗透到社会的所有方面,甚至关乎我们整个物种的当前和未来。因此,科普不能只由科学家来搞,任何人都可以‘自我科普’,都应当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播给其他人。”
“城市乐水行”志愿者在行动。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