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丽生受命领导科协工作,是在我国“十年动乱”后百废待兴、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年代。
“十年动乱”带给科协最大的灾难有二:一是工作机构没有了;二是领导科协团体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失散了,其中许多人不知去向。依靠科学家办好科协团体,是裴老走上科协工作岗位自始至终严格遵循的原则。在多次会议
科协是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团体。裴老常说:“科协要实行民主办会,克服行政化指令。民主办会不应只是口号,而是原则。”这使我想起一件裴老民主办会的实例,它突出地体现在中国科协“二大”选举领导人一事上。裴老认真地执行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指示――“在人选问题上不定条条框框,实行差额选举”。选举前,裴老认真细致地与科学家沟通思想,做好思想工作。他强调要充分发扬民主,要求科技工作者畅所欲言,一定要让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自己当家做主处理重大问题。在这次选举中,除实行差额选举外,正、副主席候选人名单都是在大会产生的,科协没有事前拟定名单。虽然当时工作紧张些,但代表们对选出的新领导成员基本满意。事后,裴老对我们说:“要相信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因为每个学科选谁,谁最有代表性,科学家自己心里最清楚,思想最公平。”
百业待举,何业为首呢?这是裴老来科协后经常考虑的问题之一。他在调查研究、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科协应把学术交流活动和科学普及工作先搞起来,这是科协的基本功,是看家本领。”为此,他依靠科协一班人,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许多领域做了不少基础性、开拓性的工作,开展了一些颇有重大影响的活动。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在农村见成效。在突破了旧有体制、生产力获得解放后,农民迫切需要学科学技术,这就为科协在农村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前景。裴老十分重视农村科普工作,他与科协领导层在深入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村成立了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甚至还出现了“冬瓜大王”、“蕃茄大王”、“鸡鸭大王”和“作物大王”;在这些组织中,集中了大批“田秀才”、“土专家”,对带动广大农户科学务农、振兴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非常兴奋,认为这是农村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在中国科协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他强调各县科协应迅速恢复、建立,乡镇协会科普要同时恢复、建立,认为“没有乡镇科普协会,县科协就没有广泛的基础”。每到一地,他都要向当地党委宣传科协的性质、任务,宣传乡镇科普协会的作用。
经过各级科协几年的努力,至1983年,全国70%的县科协已恢复建立,其中半数以上建立了乡镇科普协会;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已产生近万个,以能工巧匠、致富能手和“高产大王”为骨干的200多万人的“三结合”农村科普队伍已形成,他们紧密结合农民的生产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术承包和咨询服务。所有这些,无论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是对促进一代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的茁壮成长,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离休后,裴老仍然关心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团体。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工作就不能停”,可见对科技工作者及其团体的感情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