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努力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

2008-1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延庆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格局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肩负着越来越重的任务。但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学校面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因而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密切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牢牢把握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

求,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现实课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前提在于科学定位与合理规划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定位与合理规划。真正做到在层次类型上,坚守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教学型普通高校定位;在学科专业上,坚持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定位;在培养目标上,坚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在服务面向上,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

徐州工程学院是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作为一所刚升格不久的应用型院校,最重要的是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问题。学校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围绕“十一五”发展规划展开讨论,理清了发展思路。既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学校的奋斗方向,又把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为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人才

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占据师资上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打造一支与办学定位相一致的、能胜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双师素质”师资,他们除了具备普通本科院校教师必备的素质外,还要具备知识应用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实践组织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等特有的素质要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大人才“内孵外引”力度,一方面,强化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师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有实践经验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要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管理。”没有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要办好高等学校是不可能的。由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难度更大,对管理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当引进一些高层次的管理专业人才,以加速提升自身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促进管理人员专业化。还要注意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完善人才激励、竞争和流动机制,真正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是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上层次、上水平的有效杠杆。

人才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为了尽快形成师资队伍的相对优势,我院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人才兴校”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目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正在由数量补充转变为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有了明显提高。

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就要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挥优势学科对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促进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对区域高新技术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文化积淀、综合实力、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无法与办学历史较长的本科院校相比,最有可能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就是建设特色学科,以特色培育自身异质性,形成不可模仿性,实现难以替代性。要针对本区域的资源和地缘特点,新建一批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新兴学科和应用技术学科。在科学研究上,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政策研究能力,更好地为区域高新技术发展提供先进技术支撑。同时,要不断加强横向科技合作,积极探索合作的长效机制,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我院于2007年启动了学科建设工作,对遴选出的学科进行重点资助,仅对机械电子工程、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2个校级重点学科就投入80万元建设经费。今年,在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有2个学科通过了专家评审,首次进入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行列;有2个专业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点;两门课程被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学科遴选的出发点和依据就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主动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服务。针对徐州市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和“商贸物流旅游业”四大产业导向,我们及时调整学科及专业设置,充分利用自身的工科优势,大力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逐步构建了以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为重点,经济与管理互相补充的重点学科建设构架,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良好的对接态势逐步显现。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要统筹校内校外两个环境,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坚持走“开放合作”的办学道路,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科研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形成良性互动态势。

(作者系徐州工程学院院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