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的厂区,一座20多米高的“钢铁巨人”令人印象深刻。它就是中国一重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中国首台1.5万吨水压机。
这台对大锻件可以“通吃”的“巨无霸”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重型锻
创造多项中国和世界“第一”
一个企业的历史,也蕴涵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以生产“钢铁巨人”般的重大技术装备而著称。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一重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并书写着自身发展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重创造了多项中国和世界“第一”。其中,自主研制的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和2000吨级神华煤液化反应器当属世界“第一”。到目前为止,中国一重共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开发研制新产品300多项。中国一重的一代又一代“钢铁巨人”先后装备了鞍钢、宝钢、首钢等各大钢铁企业;一汽、二汽等各大汽车企业;中石油、中石化所属的各大石油化工企业;东北轻合金、西南铝加工厂等有色金属企业;平朔、准噶尔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0年间产值上百倍增长
1978年,中国一重完成的产值仅为1亿多元,2007年,这一数字增长了80倍以上。2007年,中国一重实现产值84.8亿元,销售收入70.7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61.8%,总资产达149亿元。
在中央企业第一任期业绩考核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国一重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绩效进步特别奖”。2008年1至10月,中国一重完成产值101.3亿元,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登上了百亿产值的新台阶。
在市场经济面前,中国一重经受住了考验,相继克服了资金紧张、社会负担重、人才流失等困难,坚持实施人才战略,坚持在引进学习和自主创新中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坚持实施外延式发展,研制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冶金、石化、汽车、电力、矿山等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跨上了国际标准的台阶,为企业实现转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正式成立。1999年,国家把中国一重确定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确定为中央直接管理的企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落实和国家对重型装备业的高度重视,中国一重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增长期之时,中国一重具有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市场需求旺盛、订货充足,满足用户需求成为当务之急。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一重的干部职工艰苦奋斗,跨越式地前进。
发展改革创新铸造奇迹
从2004年起,中国一重的年产值以54%的速度高速增长,在中国重型装备行业中成为竞争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效益最好的领军企业。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企业领导班子牢牢把握住“发展”这一主题,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改革和创新。
――面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通过深挖内部潜力和干部职工的拼搏实干,实现了年产值从10亿元左右到22亿元、33亿元、66亿元、84.8亿元的历史性跨越,2008年更将登上百亿产值的历史新平台;
――学习国际企业的先进做法,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调整产品结构,向少而专、精而强方向转变,实施专业化生产,主攻“重点件”和“关键件”,广泛地利用国内外的制造业资源为中国一重配套,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产出规模;
――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技术总成和工程总承包能力,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确立了在行业中的技术优势,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通过不断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建设大型铸锻件、专业化备件、专项产品、核电设备、重型容器、成套设备等生产制造基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和后劲;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培养建设一流的职工队伍,改革薪酬机制,将企业目标和职工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实现了企业发展和职工增效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