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龙军通讯员陈新祥)“官厅堡上人如潮,雪花又伴歌声飘,村姑摆手口吹管,后生食姐身捆草。”是清代诗人描写土家族人在官厅堡上跳摆手舞、吹咚咚喹、玩毛古斯的盛况,但多年来,专家学者们对“官厅”只能音译,无法了解准确内涵。日前,一块170年前的摆手碑在湖南省龙山县被发现,专家认为,碑文
地处龙山、永顺、保靖三县交界之地的龙山县靛房镇抱格村距离县城110多公里,是典型的土家族聚居村,主要居住着彭、田、向三姓人,至今男女老幼仍普遍使用土家语。摆手碑在一个叫“砑咱洞”的山寨发现。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刘军生介绍,整套碑共有3块,发现的这块碑是立在中间的。碑序正文自上而下、自左向右刻有文字,首起文字是“砑咱洞土司官厅碑序”,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祖籍、祭祀、祈福等。碑文中还可以辨别出立碑人田启万、田朝林等十位村民姓名,“道光十八年十二月立”的字样也较为清晰。
龙山县是土家族聚居县,摆手堂、摆手碑等保存较多,上世纪70年代发现清乾隆年间(1762年)的卸甲寨摆手碑,1993年3月发现清道光年间(1844年)的岔堤摆手碑,碑文对摆手舞名称来历、盛况、作用、场所等有详细记录。清嘉庆《龙山县志》记载,“土民设摆手堂,谓是已故土司阴署”。土家语中对土家摆手堂有“耶搓”、“舍巴堂”等称谓,土家人常在摆手堂跳摆手舞、吹咚咚喹、玩毛古斯等,龙山县至今还使用“官厅水库”、“官厅堡”、“官厅坳”等地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刘能朴认为,“官厅”是土家摆手堂的另一种汉语书名称谓,摆手碑实物与古诗歌、地名等互相佐证,“官厅”是原汁原味的土家族摆手舞圣地,“砑咱洞土司官厅碑”的发现对研究土家族历史、民俗等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