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关注
南开传统育新人
|
陈洪:上一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专家曾特别对我们在课堂之外的活动及氛围营造中体现出的南开传统和大学精神表示赞许。其中,学校历史、楷模名人、杰出校友都是这方面的重要资源。今天在这里举办的露天诗歌会,就以纪念文化名人、中国现代诗人穆旦为名,南开是中国现代诗人穆旦长期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我们建立穆旦纪念园,起名“诗魂”,举办穆旦诗歌节,一方面表达心中纪念,同时也让学生从中获得一种文化熏陶。
于冰轮:春意融融、绿草茵茵,当我坐在诗人穆旦的塑像下时,感怀之情油然而生,同时又沉浸在诗歌的殿堂里,欣赏艺术,受益匪浅。学校里这种文化活动很多,比如曹禺话剧节也是深受我们这些文艺青年喜爱的活动。曹禺先生是南开校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永留光辉,在参与纪念他的活动中,我觉得已经超越了形式本身,而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文学、文化的魅力。
杨岚:相对知识传授来讲,南开尽力做的是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我们指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这种环境就好比酱缸,学生要在这“酱缸”里面“泡”透了,才能够酱香浓郁。南开教书、育人,让学生学会感悟文化、鉴别文化、继承精粹的能力,让他们担负起传承文化的使命,就是我们育人的真正含义。
陈洪:在南开,西南联大也被作为学校特有的“历史资源”保存并用于开展教育。漫步在南开园里,大家可以看到西南联大纪念碑,这几乎是按照原址纪念碑“克隆”过来的,目的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百分之百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与此相关的纪念活动我们这里也几乎年年都有。举个例子,前不久我们刚刚举行了纪念黄钰生诞辰110周年的活动,为的就是让广大师生从中受到教育,永远不忘光荣传统。
赵阳洋:我觉得对南开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楷模资源”。今年恰逢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3月5日那天,我几次路过总理像前,都有师生自发或有组织地开展纪念活动,花篮和鲜花满满地摆在总理脚下,我仰望塑像时,觉得那笑容里满是欣慰,因为南开人继承了他的伟大志向:为中华的繁荣读书、奋斗!除此之外,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新生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将之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一课,最近学校又召开了周恩来研究理论国际研讨会。我们在这种氛围中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并时刻努力将之继承并发扬。
于冰轮:提到历史和楷模,我想南开人引以为豪的还有学校创始人张伯苓公和严范孙公。我清晰记得校史教育讲座时老师声情并茂,从那一刻开始我便深深地濡染在南开传统之中。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教学楼――伯苓楼、范孙楼,巍然矗立在校园,这本身也是对南开学子的最好教育。学校还把他们的办学理念、伟大思想以书籍、展板、文章等各种方式,在校园内、网络上、报纸上展示和刊登,我们每一次看到、读到、听到这些的时候,精神境界都获得了新的提升。
赵阳洋:就我个人而言,还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资源――著名大师陈省身先生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陈省身对科学的贡献使得华人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提升,而他九十高龄仍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回到南开。对我来说,这种人格魅力无疑是知识之外另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还开设了“数学文化”公选课,我的同学选修过这门课,他曾说自己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收获了更多。
【南开】精神
在水一方
梁吉生
南开与水有不解之缘。东面滨临渤海,市内海河穿流。校园凭水而兴,朝来气爽,水木明瑟,幽悠而蕴涵灵气。诗人柳亚子赞曰:汽车飞驶抵南开/水影林光互抱环/此是桃园仙境界/已同浊世隔尘埃。
“到南开来要读书,要做实验,要守规矩,要受考试。怕难的不必来,求安逸的不必来,好奉承的不必来,不争气的不必来。”读书,做学问,这是大学的本分,也是南开的祖训。有人说,南开的特性是“笨样”二字。南开人大半是些憨头憨脑、拙嘴笨舌,像牛一样只知道田地是他的岗位,只认识耕种是他的职责。这种“牛”生观,只会静心读书,不会呼吁烦闷。把教育看成一种清淡无闻的事业,而不是出风头、求速效、玩花招的勾当。南开人承认“笨样”,但不妄自菲薄,总是以超然物外的平常之心,乐业于斯,奉献于斯。因为,是南开的每一个音符编奏着莘莘学子的生命乐章,是南开的精魂赋之于批判精神和理想情怀。
论出身,南开不是“奉天承运”的国字号学府,也没有教会大学那样的硬通货作后盾。它是不服气的中国人为争气而创办的。中国受外人欺侮,不独立,它要争;中国贫穷落后,它要争;中国科学不如人,它要争。争强、争富、争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就连中国人体格不如人,体育不发达,也要争。张伯苓校长早在1907年就喊出了中国人也要办奥运会,并且站出来倡办全国运动会,倡办远东奥运会,还支持刘长春去洛杉矶参加世界奥运会,去代表中国到运动场上竞争。80年前,有一位学者写道:南开大学的意义,是要用人格与学术去“争气”,去实现中国的最高理想。南开不信中国人根本不行,中国事根本未有办法;不信在中国社会做事,必须要圆滑,要敷衍,要应酬,要在茶寮酒肆中定大笔的交易;不信中国的问题,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来分析,来解决;不信喊口号,贴标语,讲主义,可以制服军阀,打倒列强;不信撰名词,作无聊的浪漫小说,唯外国学者是从,就是文化,就是学术。南开更不信中国青年生性浮躁,不守规矩,不肯念书,只会浪漫与颓唐。这些话,说到了南开的根本上。就是这么“不服气”、“不信”,才成就了南开。这如同遗传因子,赓续不衰,成了南开的脊梁,传家瑰宝。鼓励竞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成了南开大学享誉中国和国际的亮丽品牌。正如老舍和曹禺写的诗所说:“知道有个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
南开远离市廛繁华,傍水而居,是严修、张伯苓创校先辈们,要仿效美国西部开拓者,在蔓草荒烟的水洼之地,填土筑基,创建一片美丽校园。后来张伯苓校长总是用“Pioneerino”(开拓)讲述创业艰辛,于是这个词儿演化成了南开一种超强的生命力。当年举私人之力办一所民间大学,当年强敌侵入国难当头,没有压不倒、摧不垮、愈挫愈奋的那么一股子劲头行吗?校园全部毁于暴日野蛮轰炸,南开没有因此而颓唐、倒下,“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这就是南开人的性格。它与北大、清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其成就之辉煌,被誉为“学府北辰”。后来南开又经历了一连串政治运动、唐山大地震的重创、“文革”的劫难,学校元气大伤。倔强的南开人洗净劫灰光往绪,继往开来志豪情。Pioneerino精神使之一次又一次勃然奋起,励精更始,把困顿化为希望,把踯躅变为昂首阔步。十年、几十年,南开从一所规模不大的学校,发展成今天做精做强的国家重点大学。“南开,难开,越难越开”,这既是历史的写照,亦是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部南开发展史,写满了“责任”二字――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胡适、黄炎培们都知道口口相传的一句话:“入得南开,便可放心”。这一口碑是南开用心血汗水堆垒起来的。学生走进南开,扑面而来的是爱:自爱、爱人;感受的是活泼自由的熏陶:自立、自信、自治。南开有个古老信条:学校管理“惟在引导学生自动力而已”。南开有个奉行不二的规矩:不开“学店”,不以赚钱为目的,不降格以求为达官贵人开“后门”,即使是一段时间以来市场拜金之风浸淫学校,喧嚣、浮躁、急功近利左来右去,也要恪守大学道德底线和社会良心,给学子以慰藉,给世人以公正。
南开之“笨样”,还在于不会抄近道走,讲究一板一眼。可在办学上却总想标新立异,另辟新路。“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大概算作南开办学求新求变的圭臬。有关探索“土货化”办学的故事,是南开舞台上恒久不衰的一场大戏。南开曾经是学习西方的先锋,不久便做起“概皆洋化”的叛逆。“教育宗旨本国情而定”,大学要走“土货化”之路。这是当年南开的
“呐喊”。“土货化”即“中国化”,即“关于中国问题之科学知识,乃至中国问题之科学人才。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吾人所谓土货的南开,即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
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这是振聋发聩的教育宣言书,货真价实的变革大学教育的探路前驱。南开义无反顾地走在这条磨血之路上,企盼走出“象牙之塔”,让知识价值与实用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激活大学教育的社会思考力,振起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改革开放,进一步焕发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开启了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新篇章,于是服务社会升华为引领社会文明,成为社会进步的推进器和社会文化的导向。这是现代大学的真使命,南开人义不容辞的时代担当。从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到联大的“刚毅坚卓”;从“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的古老校歌,到“我们是南开的树,亭亭站立在南开的大中路,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擎天之柱”的校园歌曲。历史在时光隧道里延伸。在张伯苓铜像前献上素洁的花束,在高高矗立的校友周恩来塑像前举手宣誓,在捐款箱里投下支援四川抗震的爱心……桃娇李艳,大造生机。万千南开人经历了知识淬厉和精神洗礼,长成南开特有的性格,然后离开水影林光的校园,走向社会,去践行南开的时代承诺。
新的南开人又踏入这块风水宝地,风云际会,生生息息。津河绕环校园依然清澈平静,拱卫着西校区的引河依然泛着秀丽的波光,东校区的明珠新开湖喷泉如柱,悠扬柔美,马蹄湖碧荷丰蓬,伴着蛙声如诗如画。壮哉,南开校园,繁衍着理性和智慧,绵延着永不熄灭的火种;美哉,南开之水,浮载着青春活力,流淌着永不枯竭的精神伟力。■
【南开】记忆
一宿
冀宁
前几日,大学时代的室友回到学校。与她并排骑车走在大中路上,谈谈说说,彼此都很兴奋。路过漂亮的第二主楼时,她忽然有些伤感,轻声地说:“我们的一宿不见了。”
霎时间,那幢砖红色的二层小楼又浮现在眼前。
大二的时候,我们从迎水道校区搬回本部,住进了一宿。它虽然古老,但是很有味道,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它的房顶很高,楼道很宽敞,可以打羽毛球,可以跳绳;而且,它处于校园的“中心”位置,离教学楼、校医院、图书馆、浴室、食堂、操场甚至东门都很近,生活很方便……
记得那时,每天早晨都跟室友一同去二宿后面的二食堂买包子、鸡蛋和牛奶,有时候是油条、炸糕、夹火腿或煎鸡蛋的饼。我总是很“淑女”地带回宿舍再吃,而室友总是买完就开始吃,等几分钟后走回宿舍,她已经吃完了。然后结伴去主楼上课。一宿在这个时候显示了它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即使差10分钟8点才爬起床,也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进教室保证不迟到。后来我们搬到二十一宿,每天早晨很“痛苦”地去上课的时候都会深切地怀念一下一宿的好。
记得那时,我们宿舍6人每天晚上都会三三两两地结伴绕着新开湖跑步,慢跑几圈之后,就开始在一宿侧面的湖边跳绳。有时候,值班的阿姨会倚在门口,带着很慈祥的微笑,静静地看我们。偶尔转头,看到每一个窗口都露出点点灯光,看到阿姨模糊而又温暖的笑脸,不由得会在恍惚之间产生错觉,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家门口与小朋友们肆意地玩闹,身旁是妈妈温柔而疼爱的目光。
后来,由于“非典”,学校安排我们搬到当时条件最好的、本打算给研究生住的二十一宿。记得离开一宿时,我们6人齐齐地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久久地凝望,眼中蕴藏着泪水,依依不舍。
离开一宿后,逐渐习惯了一个思维定势――每当跟朋友谈论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几乎都是以同一句话开头――“我们在一宿的时候……”。
【南开】原创
精彩
词曲/鞠起
我们是一扇窗 把外面的光芒迎进来 缤纷的色彩 分明的黑白 我们是一双眼 将要把世界都看见 看见过去 也看见明天 从来不曾忘记自己的光荣 收拾行囊不停向前冲 我想我们真的都懂 And I know I'm going to fly 南开因为我们更加精彩 更加精彩的笑容 更加精彩的梦 就是要给你不同 And you know we are going to fly 每个未来有我们的色彩 更加精彩的生活 更加精彩的我 就是和别人不同 |
【南开】寄语
●杨敬年(著名经济学家)
书读得好不好,好像是个人的事情,其实从国家来讲,需要培养一些有用的人。要认真做,不要急功近利,我总是觉得要看得远一些,不要走捷径,打好基础还是很重要的。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我希望在幼小的生命成长的时候,就能够对于我们中国美好的文化传统,有一点点的感受,将来不管他是念经济、念商贸、念理工都可以,但是必须要有一个文化的根源,这对于他做人处事都会有相当的好处。
●李肇星(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永远做祖国的孩子,在知识面前,永远做小学生。
●申泮文(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化学家首先要有道德操守。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也可以带来危害。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为人民谋福利。科学没有阶级性,也没有国籍,可是科学家有祖国,应该为祖国人民服务。
【南开】地标
每当骊歌奏响,毕业生们总爱在大中路上做最后的漫步,或安静或浮躁,或难过或欣喜,他们要把漫步的脚印深深埋藏入母校的土地,化为永久的记忆。
思源堂、马蹄湖、图书馆、主楼、体育馆……
那是南开九十年走过的足迹,也见证了他们意气风发的年华,记载了他们值得永久回味的青春故事。
【南开】地标① |
【南开】地标② |
老图书馆 |
思源堂 |
从1984年到1990年,我一直在新开湖边的旧馆阅览,那时因自己无任何读书以外的爱好,就沉浸书海。在图书馆我见识了古今中外的圣贤豪杰,我带着羞涩和自卑仰视他们,全没有今天某些青年“学者”的矜燥殊甚,无论是南开的校风,还是我个人的性格,都决定了我面对学问和先贤总怀着一份敬畏的心情。记忆最深刻的是冬天夜间,图书馆外寒风呼啸,突然下起了大雪,看书累了,有时我会走出阅览室,来到结了冰的新开湖湖面上,或驻足凝望,或漫步遐思,校园昏黄的路灯,使冰面蒙着一层朦胧的亮光,下得正紧的雪片,急急地飘洒着,静穆之中,我如闻天籁,总是浮想联翩。(汪春泓) |
思源堂,是今天南开园里最为古老的建筑。上下仅有三层,淡雅朴素,静静站立在卫津河畔,站立在严范孙先生和张伯苓校长的铜像前。历经80多年的岁月沧桑,炮火洗礼,屹立不倒。 思源堂从外形上看,不大,些许小屋而已。当你了解了它的传奇经历,得知姜立夫、饶毓泰、邱宗岳等老先生曾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早在抗日战争之前,该理学院就已经培育出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如化学家伉铁镌,植物学家殷宏章,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刘晋年、江泽涵、陈省身、吴大任等,你也许会再次“抬起头”看看这座三层小楼。(韩绝负) |
【南开】地标③ |
【南开】地标④ |
马蹄湖 |
体育中心 |
离开母校将近7年,但是南开园中的人和景色,特别是马蹄湖畔优美的写意风景,更使我梦牵魂绕,烙印于心,不能忘怀。马蹄湖内,湖水漪漪,荷花朵朵,姿态万千;马蹄湖畔,学子捧书,垂柳婆娑摇曳。苏轼在《超然台记》中说:“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我所钟爱的正是马蹄湖的包容和平静。 考入南开中文系,第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是在马蹄湖旁的周总理纪念碑前进行的。在这里,我知道了严范孙先生,知道了张伯苓先生,知道了西南联大的光荣历史,仿佛听到了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每当看到“我是爱南开的”这6个字时,我总是心潮澎湃,热血翻涌。(石刚) |
从空中俯瞰,体育中心犹如一只巨型贝壳,静谧中隐藏着动感,庄重中包含着活泼。“挑战杯”时这里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见证今日南开的蓬勃生机。体育历来是南开的强项,当年的南开五虎叱诧风云,今日的南开更是新人辈出。新体育馆中,莘莘学子挥洒自己的青春热情,奋力拼搏之精神深入每个年轻的心。走进新体育馆,我们陶醉于那份青春的悸动,我们享受年轻的美好。2008年是奥运年,举国上下,激情澎湃,全民健身成为新的风尚。新的体育馆里,年轻的南开人心系奥运,各种体育活动如火如荼。今日的我们用青春的方式祝福奥运,祝福中国,明日的我们将用才华与勤奋,铸造中国新的辉煌,写就中国新的篇章。(白剑韬)
|
【南开】漫画
《大学生活》回望 走进厦门大学(10月15日5版) 走进福州大学(10月23日5版) 走进苏州大学 (11月7日5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