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间借贷:期待阳光灿烂的日子

2008-1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我有话说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刘萍日前在出席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时透露,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法制办,“民间借贷”有望通过国家立法形式获得规范。今后,在不非法吸收存款、借贷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前提下,个人有望合法注册从事放贷业务。

在当前的经济寒冬中,多管齐下,行之

有效地应对,无疑是应有之义。刘萍强调,央行拟放行民间借贷所设门槛,旨在使中小企业“有钱过冬”――但争执多年的关于民间金融合法化话题,终于明确地提上法制化日程,引起了业界普遍关注。

亦“正”亦“邪”

所谓民间金融,泛指个体、家庭、企业之间,在正规的金融体系外进行金融交易活动的行为。民间借贷、民间互助会、地下钱庄、地下投资公司等都属这一概念范畴。因为这些民间金融行为往往是非法存在的,所以通常也称为“地下金融”。

民间金融种类繁多,按其活动性质划分,一般可以分为灰色金融和为黑色金融。前者一般是指合理不合法,但对社会有益的金融活动,如民间友情借贷、企业互相融资等;而黑色金融则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且对社会有害,如非法集资进行金融诈骗、地下钱庄组织资金外逃等。

“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和个人财富逐步积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而正规金融又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时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既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体系结构有关,也与其自身所固有的、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有关。”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说。

相对正规金融而言,基于地缘、人缘、血缘等关系而产生和发展的民间借贷有其特殊的竞争优势:更易获取大量非正规财务信息等额外“软”信息,信息搜集和加工成本低;而且手续便捷,可以针对不同的借款人提供个性化的信贷服务;交易成本低,贷款催收方式也更加灵活。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间资金日渐充裕,民间借贷市场亦日趋活跃。从实际运行来看,各地民间借贷利率基本上是以商业银行执行的贷款利率为参照,依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关系、借款主体类别、借款用途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利率水平差异较大,利率市场化特征明显。今年上半年,随着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及银行利率上调,民间借贷利率也逐步攀升。

民间借贷的活跃度与各地经济总量、民营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北京、上海、天津等正规金融机构多、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大城市,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相对不活跃;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民间借贷规模相对较小,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民间借贷规模居全国前列,如温洲、义乌等地,民间融资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门槛渐放宽

随着民间金融的日趋活跃,多年来关于是否要支持民间金融发展的争论在体制内的认识也渐趋正面――规范、有序发展的民间借贷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由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垄断市场的格局,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民间金融本身的地位在改变,就其资金规模来说,保守的说法是三、四万亿,激进的则说已近10万亿。如此大规模资金量的存在,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杨涛分析说。据央行调查,2006年末至2008年3月末,我国民间融资规模逐渐扩大,样本企业民间借贷户均余额由54.3万元到74.1万元,增长36%;样本自然人民间借贷户均余额由1.1万元到1.6万元,增长45%。

杨涛说,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不通过银行体系进行流动,使得通过银行体系执行的宏观货币政策效果开始弱化,这种状况在近几年越来越被宏观部门所关注。如何通过规范有序运作,将民间金融合理合法地纳入金融体制总体运行中,已经列入央行议事日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