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工委一位工作人员说,鼓掌的人大多来自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三年多来,他们亲身体会到了
坚持创新理念,指引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方向
意识是实践的先导。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须先转变观念。
三年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通过召开会议、集中培训、加强宣传等渠道,着力引导高校创新理念,转变思路。引导高校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在督促高校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过程中,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要求个别高校坚决摒弃原有的“为办学而办学,为发展而发展”、“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牢牢树立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的思想。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被北京高校亲切地称为“三贴近”。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反复强调,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既继承好举措,又创造新办法,紧紧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
北京市教育工委注重引导高校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理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形成校内合力。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不断强化“学校育人,人人有责”的思想,使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引导高校树立整合的理念,不仅要整合校内资源,还要主动整合校外资源,充分利用首都智力资源多、教育资源多的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
坚持创新平台,开辟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阔空间
三年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创新主题活动平台,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寻找身边的榜样”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向全社会展示和宣传首都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开展了“红色1+1”主题教育活动,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与京郊农村党支部结对,使高校学生党支部在了解基层、服务农村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举办了2006年―2008年连续三届“首都大学生创意文化节”,让大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才华,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载体和途径,又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有益借鉴。
从2007年开始举办“525心理文化节”活动,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营造了良好氛围;举办了“青春奥运微笑北京”主题晚会,到高校、区县、京外四大城市和美国加州为大中小学师生、京郊农民、国家运动员、海外友人等巡回演出,为充分展示首都大学生“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良好精神风貌提供了平台。
全新的活动平台、丰富的活动内容、多样的活动形式,共同构筑了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坚持创新模式,构建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格局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方式、方法等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创新。
三年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着力推动实施“8633”行动计划,即实施师德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建设、社会实践、学校文化建设、心理素质教育、网络阵地建设、学生党团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等8项工程,夯实工作队伍、学生骨干队伍、大学生服务体系、制度建设、经费保障和科学研究等6个基础,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校园周边和发展等3个环境,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市级、高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工作评估检查机制等3个机制。目前,各项任务正在顺利推进。
在工作方式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重灌输向重引导转变;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从经验型、粗放型向科学型、规范型转变,不断提高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在工作方法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推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积极适应学生契约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变以往的单向型、学校意志型为双向型、协商型,把学生视作与学校对等的主体,尊重学生合理的意见和要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