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黎千驹教授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模糊语言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中国模糊语言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显示出重要意义,今后除了要继续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之外,还要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不断更新。
模糊语言指语言表达的意义、范围、界限不明确或表达的意思不确切,如汉语中的“好”、“坏”、“冷”、“热”、“大”、“小”以及“大概”、“也许”等。在语言使用中,相对于准确语言,模糊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开展模糊语言研究,一是有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比如传统的人工智能在处理信息方面显现了巨大的优越性,但是它并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形式化。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模糊语言,让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能够直接转化为机器所能接受的语言。二是有助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模糊语言的研究成果,对某些相关学科,诸如辞典学、语法学、语义学、修辞学、文艺学、美学和法学等,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三是有助于对语言自身的研究。以往的语言研究,往往忽略了语言的模糊性,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进一步深入。而深入研究模糊语言,能提高对语言自身的认识。四是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模糊语言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在自然语言中占有相当比重,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无法绕开它;而恰当地运用它,则能够提高表达效果。五是有助于模糊语言学的学科建设。
黎千驹教授等认为,只有把模糊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紧密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运用于相关学科研究之中,才能彰显模糊语言学的实用价值。与会者指出,研究模糊语言,必须对相关的基本术语如“模糊”、“模糊性”、“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学”、“模糊语义学”、“模糊修辞学”等,做出进一步的阐释和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