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发表的数以千万计的新闻摄影作品,真实生动地纪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改革实践的历程和成就。今天当我们翻开一张张照片,重温一个个经典瞬间,它们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最直接的感动与震撼。
挣脱桎梏重获生机
《小岗之路》安徽凤阳小岗人在社员严立华家举行“小岗黑会”,18户人家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偷偷搞起了农业“大包干”。汪强摄
1978年底,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农民冲破极“左”思想束缚,率先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这张照片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改革开放之前的报纸,照片用得很少,经常一整版都是文字,没有照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新闻摄影不被重视,长期被当作文字新闻的配角、插图和点缀。改革开放后新闻摄影界解放思想,不断拓展报道题材,对新闻摄影报道内容构成作了重大改革。对此,新闻摄影界提出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的新观念,新闻摄影是最真实、最生动的时代纪录,要拍出无愧于时代的佳作。摄影记者走到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到社会生活深处,拍摄了很多反映人民生活深刻变化的优秀作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了》、《热泪抒怀》、《火海夺棉》、《洪水袭来之际》、《十字街头》、《小平您好》、《中华健儿勇闯虎跳峡》、《民主进程》、《渎职者的窘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它们以独特的视角,真实感人地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革、重大建设、重大问题、重要人物的风貌、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
图文并茂两翼齐飞
这位大眼睛小姑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星”。她渴望求知的神态,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成为后来“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九十年代,新闻摄影界达成共识,把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一任会长蒋齐生提出的“图文并茂”与新华通讯社原社长穆青倡导的“两翼齐飞”有机结合,作为九十年代新闻摄影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任务与主攻方向。许多大报在第一版上刊登内涵丰富的大幅照片,一张、两张甚至更多。照片成了版面的“脸面”与“眼睛”,成为吸引读者阅读的“亮点”。
广大摄影记者深入到改革大潮中,作为时代的“眼睛”,他们把镜头紧紧对准政治、经济、外交以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所涌现出的新时代英雄人物,所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诸如邓小平同志南巡、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国有企业改造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喜迎香港、澳门回归的百年盛事、98抗洪、喜迎建国50周年华诞等等,都有精彩的照片予以纪录和表现。《东方风来满眼春》、《渴望再就业》、《9・23北京不眠之夜》、《人民感谢你们》、《渴望读书》、《京九铁路通车了》、《将军泪》、《“传销客”梦碎江城》、《英魂归故乡》等作品,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撼人心肺的情感力量,充分显示着新闻摄影的特殊魅力与作用。
《渴望读书》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三合中心学校的小学生苏明娟在认真听教师讲课。解海龙摄
读图时代数码革命
这组作品在荷兰举办的第43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获艺术新闻类组照一等奖。王瑶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荷赛奖项的女摄影记者。
资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被称为读图时代,人们喜欢通过图片这一最直观、最便捷、无语言障碍的途径来获取信息。同时数码相机的普及,电脑存储功能的便利,图片库的建立,使新闻摄影作品量上有了前所未有的“膨胀”。新闻摄影界经过研讨达成共识,照片在版面上的价值不是“画”,而是能读出感受的活新闻,能读出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怦然心动”的形象语言。人们读图既要悦目,更要赏心,新闻是图片的内核,图片只是承载新闻的外壳,没有新闻的图片是泡沫图片。
在海量的作品中,很多记者开始独立思考,强调图片人文视角,通过人物的情感特征来展示精神风貌。富于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也应运而生,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风采。《重返联合国的中国代表》、《中国为参加奥运会作准备》、《北京体育学校》、《最后的麻风病院》、《重返舞台的陈爱莲》、《中国残疾人杂技团》及《中国功夫》等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奖。这些作品对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数码技术大大降低了摄影的门槛。手机的拍照功能被开发之后,更使“人人都是摄影记者”成为可能,摄影记者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时空怎么转变,器材如何更新换代,相机永远都是记者手中的工具。摄影记者是相机思考的大脑,相机是记者思想的延伸。只有敏锐深刻的头脑,才能告诉脚步应该奔跑的主向,眼睛应该捕捉的画面,手指应该按动快门的时机。摄影记者的镜头分泌着情感、思想及价值判断,是一种透出脉搏和体温的视觉语言。相机不能成就大师,大师却能成就经典。只要摄影记者的头脑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就一定能拍出充满思想深度和情感力量的经典之作。
从摄影记者拍摄的优秀作品中,我们会忆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体味中国人民所经历的欢乐与艰辛,所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创造力量和奔向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
一幅幅传神的照片,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见证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可以预见,今天和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大量涌现,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变革、发展、创新的时代,所以,精彩仍将继续。
《60岁的舞蹈家重返舞台》60岁的舞蹈家陈爱莲在舞剧《红楼梦》中领衔主演16岁的少女林黛玉,演出获得成功,重新赢得鲜花和尊敬。图为重返舞台的陈爱莲在沙滩起舞,仿佛回到自己的年轻时代。王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