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切关怀暖壮乡

2008-1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龙松林 谭浩 刘伟 我有话说
广西,祖国南疆的宝地,秀丽山水名闻天下。广西,“刘三姐”的故乡,美丽传说广为流传。

从1958年成立自治区至今,广西走过了非凡的50年,壮乡的巨变折射着共和国的辉煌。这其中,凝聚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心血,凝聚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深情关怀。

如今,八桂大地处处热土,科学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壮乡儿女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奋发进取……

青山作证,绿水含情――党中央始终牵挂壮乡儿女,民族团结忆深情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哎,献上我们壮族人民的一片心意哎,织上那壮乡新面貌呵,献给领袖毛主席哎……”至今流传八桂大地的《壮锦献给毛主席》,真切描绘了壮乡人第一次迎接毛主席来到这里的无比喜悦。

1958年初,老一辈革命家汇聚邕江岸畔,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南宁会议。1月22日,毛泽东在蒙蒙细雨中健步来到南宁人民公园,向等候在这里的4万名各族干部群众频频挥手,亲切致意,把党中央的深切关怀送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心头。

1个多月后,杨柳抽芽的时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至今,在壮乡的很多地方,还流传着一段周恩来总理“一字之改”的佳话――壮族旧为“僮族”,“僮”是多音字,其中一种字义指的是封建时代被使役的未成年“书僮”。1965年,周恩来总理提议并经国务院批准,将“僮”改作“壮”。

一字之易,意蕴全新,表达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希望壮族成为强壮、健壮民族的殷切期望。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对此永远不会忘记。

八桂大地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党中央的关怀。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广西怀有特殊的感情。1929年12月11日,年仅25岁的邓小平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邓小平一直关心、关注广西。

197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来到桂林。看见沿岸几家工厂的污水排入漓江,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当地负责人,桂林山水世界驰名,如果为了发展工业而破坏了环境,功不抵过啊!13年后,82岁高龄的邓小平又一次来到桂林。当他登上游船,看到清澈的江水里美丽的山峦倒影,由衷地感慨道:“漓江的水变清了!”

青山作证,绿水含情。如今,当桂林山水向世人展示着无穷魅力的时候,以旅游立市的桂林人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老人。

“平果铝要搞!”在邓小平关心下,1991年5月,一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40多亿元的平果铝一期工程在百色革命老区破土动工。这个当时中国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有色金属项目成为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龙头。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片南疆热土更是时时牵挂。1990年,江泽民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要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1996年,江泽民再次考察广西,看到广西经济发展、民族和睦、社会安定,十分高兴。他反复强调,搞经济建设必须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稳定是压倒一切的,要维护稳定,就必须增强各族人民的团结。”

话语凿凿,情真意切,激励着广西广大干部群众。他们没有辜负党中央的期望,多年来,壮、汉、瑶等5000万各族干部群众在这里和睦相处,水乳交融。

“这是共同团结奋斗的5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每每谈及党中央无微不至的关怀,总是心绪难平:“广西50年的辉煌巨变,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深情关爱,辉煌巨变――党中央关注壮乡儿女,民生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2008年的新春佳节,是一个让广西各族干部群众感觉格外温暖、难以忘怀的日子――

在桂林山区、南宁街头、百色农家……胡锦涛总书记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八桂大地上留下了他的行行足迹。

从电网职工到武警官兵,从壮乡村民到红军家属……总书记关切的问候,驱散了雨雪冰冻的严寒。

“希望乡亲们在党和政府帮助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进一步拓宽致富门路,多渠道增加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使壮乡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祝愿乡亲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总书记真挚的话语,温暖了每一个人。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边远山区,这4“区”在广西结为一体。如何让各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始终是党中央十分关心的大事。

几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到广西贫困地区考察。他们深入农户、访贫问苦,足迹踏遍大石山区、右江两岸。

2002年3月,胡锦涛到革命老区百色市田阳县那坡镇义安村龙云屯看望农户。他嘱咐当地负责同志要组织群众开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积极探索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新路子。同时,勉励山区群众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面貌。

从那时起,百色人发愤图强,打响了扶贫攻坚战。

6年之后,胡锦涛再次来到百色。看到屯里的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家家都住上了漂亮的房子,总书记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笑容。

“总书记告诉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中央还会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尤其会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让我们尽快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当地老农至今仍然清晰地记着总书记当时的话语。

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义务教育进行情况怎样、对医疗卫生保障是否满意……这些都是中央领导同志特别关心的问题。

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来到广西代表团,同80多位广西代表一起商议广西振兴大计。总书记说:“大家对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我们想到一块儿了!”

2008年10月,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也来到壮乡……中央领导同志一行行清晰足印、一句句动情话语,印在了壮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广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党中央的嘱托,以百倍的干劲创造新的壮乡天地。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石山区五县以及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从2000年起,广西建设的新进展一个接着一个,村村通了公路、通了电、通了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地头水柜建设起来了;茅草房改造、村屯道路完成了;贫困村办学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了。在桂林、在贺州、在百色、在崇左……记者进村入户,看到的是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五保村建设成为全国一面旗帜、“农事村办”服务站便农惠农、科技兴农举措成效显著。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1978年到2007年,广西绝对贫困人口从2100万人减少到65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从70%下降到2.1%,各族群众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奋进,生机勃勃――党中央惦记壮乡儿女,再拓开放之路、希望之路

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广西经济发展,成为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每当广西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总是及时为我们破解难题,指明方向。”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说。

1992年,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全新的定位,把广西推向了改革开放前沿,八桂大地由此揭开对外开放新篇章。这不仅带来了广西前所未有的海陆空并举的现代交通大建设,还带来了广西各族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

进入新世纪,中央的关心和支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为广西各族干部群众的开拓奋进注入了强大动力,也让他们拥有更多值得骄傲和书写的新篇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使广西从边远的省份一跃成为对外开放前沿,成为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交汇点。

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得到了东盟10国领导人普遍欢迎。如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已经举办了五届,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对外经贸和投资合作的大舞台,广西对接东南亚,昂首迈步世界。

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使广西再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2006年以来,胡锦涛两次对北部湾开放开发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广西沿海开放开发的重大举措,要求广西扩大开放,发挥沿海优势。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对此先后作出批示和要求。

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一石激起千层浪!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防城港市钢铁基地项目、芬兰斯道拉恩索等一大批项目落户北部湾。今年以来,北部湾经济区“风景这边独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增速远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在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拼搏中,南昆铁路建成了,两江机场通航了,公路港口建设突飞猛进,西南出海大通道已基本形成。50年间,广西经济总量从1958年的24.52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

今天,当产自广西的蔗糖远销海内外,当凝结着高技术的平果铝从革命老区源源输出,当波涛滚滚的红水河映射出万家灯火……人们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经济高地正从祖国的西南边陲崛起。

“荒山变成花果山呵,水库修在山沟里哎,擂起铜鼓庆丰收呵,壮山处处传奇迹……”当年那首《壮锦献给毛主席》如今更唱出新意境,广西各族干部群众感念着长期以来党中央对八桂大地的深情、对各族人民的厚爱,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华社南宁11月3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