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医“治未病”理念受青睐

2008-1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董齐 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本报杭州11月30日电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卫生厅等共同主办的“治未病”高峰论坛专题讲坛11月29日在杭州举行。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以及浙江省的数百名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此次活动。

“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在古今中医药预防疾病实践中焕发着活力和光

辉。在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发生重大转变的今天,如何把握时代特征,发挥“治未病”思想在现代健康保障中的作用,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领域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这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据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治未病”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把握了预防保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层次。未病先防着眼于未雨绸缪;既病防变着力于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瘥后防复防止疾病复发。其核心是“防”,“治未病”被认为是中医诊疗的至高境界。

世界卫生组织新近发布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球有48亿人虽然没有被诊断出患有任何疾病,但却忍受着几十种亚健康症状所带来的烦恼与痛苦。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保健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调节发展。这为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实践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有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80%,约25%的城市居民患有不同程度的各种慢性病。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和干预手段,在减少慢性病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让人人享有健康方面,已是大势所趋。

中科院院士陈凯先说,21世纪,医学进入了以个体医疗为特征的医疗时代,以征服心、脑血管、癌症等非传染性慢病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引发了人们对现代医学模式的反思,而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及核心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医学目的作根本性调整,从现在的‘治病’转向‘治未病’,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也因此日益受到西方医学的重视。”他因此断言,在上世纪“西学东渐”之后,“治未病”理念极有可能在21世纪成为“东学西渐”的一个主要内容。

王国强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该工程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预防

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为主体,组织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探索、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内容、规范技术方案、完善评价体系;全面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据了解,“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以来,我国已取得重大突破。由国家科技支撑的“中医‘治未病’和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项目也取得阶段成果,并在日前刚刚通过专家论证,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也整合了“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智能系统”等5个科技成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