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佟哲晖:科学务实统计中国经济

2008-1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吴东皎 马永锋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我有话说

佟哲晖,一位与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琴瑟相和的九旬长者。在贡献卓著的治学生涯中,他创造了被称为“社会晴雨表”的独特统计学理论,赢得了中国统计学界“南钱北佟”的泰斗之尊;

他为新中国财经教育与统计学科的成长殚精竭虑,换来了今天繁花满园、桃李芬芳的胜景……他的人生,和经济社会紧紧相连,和教书育人密不可分。

美丽滨城大连,风光旖旎的东北财经大学校园内,人们偶尔可以看到一位满头华发、精神矍铄的长者徜徉在校园的小路上。

这里的一级一级石阶,印有他的足迹,洒下过他的汗水;这里的一草一木,点燃过他智慧的火花,这里的每个角落,飘荡着他不尽的话语……

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长者,就是我国著名经济统计学家、教育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佟哲晖教授。

他创造了被称为“社会晴雨表”的独特统计学理论,他参与造就了中国一所著名的财经大学。这都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重合在一起。

中国当代统计学大家中,素有“南钱北佟”之说。“南钱”指的是钱伯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厦门大学统计系主任;“北佟”即指佟哲晖。他本人的经历,不仅浓缩了东北财经大学的发展史,也印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统计学科的发展,见证了财经教育事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巨变的独特贡献。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

“熟读《资本论》,方可论经济”

佟哲晖的治学生涯,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统计学科的发展,也见证了财经教育事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巨变的独特贡献。

沐浴暖冬的阳光,我们推开房门,说明来意。九十岁高龄的佟哲晖教授眯着眼睛仔细端详我们。他神清气爽、思维敏捷,还未等记者发问,首先问记者: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你们怎么看?

话题由此而展开。佟哲晖说,统计学不止是一种方法或技术,还含有世界观的成分――它是看待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一种方法。对大多数不精通经济学理论的非专业人士来说,只有依靠宏观的经济统计数据,才能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作出分析和判断。所以,经济统计数据就是观测中国经济走势的风向标。

由美国金融危机,到全球经济危机;从美国的金融峰会,到我国4万亿的刺激经济方案……佟哲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国家出台的10项扩大内需措施,非常及时。中国的经济统计学家和工作者们,需要冷静、理智地统计宏观经济数据,科学、务实地统计中国的经济数据。”佟哲晖说。

因为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写作于百年之前的《资本论》上了欧洲的畅销书榜。对此,佟哲晖感触颇深。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就职于东北统计局的佟哲晖与时任局长的王思华,就是通过马克思的《资本论》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王思华,《资本论》的信仰者和传播者,他曾与侯外庐一同翻译了《资本论》的第一卷。和他一样,佟哲晖走进了《资本论》的世界。他不仅读懂了《资本论》,更重要的是,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佟哲晖对记者说,《资本论》不仅给了他社会经济统计学必备的理论和知识,而且给了他从事社会经济统计学科学研究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在“文革”后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兴盛的发展历程中,给他带来了铭心刻骨的影响。

佟哲晖说,立场决定观点,搞社会科学研究不仅需要高超的悟性,而且需要有独特的视角。是《资本论》使他站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这是中国当代统计学的灵魂,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统计学的生命所在。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理想,是真理,所以,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佟哲晖说,凝结了真理和智慧的《资本论》不会过时。因为“真理不论何时,终究是真理”。《资本论》在欧美畅销,是个讽喻,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应学好《资本论》,因为“熟读《资本论》,方可论经济”。

“我希望我编著的那些教材会经常被人们记起”

“我希望我编著的那些教材会经常被人们记起”,这是佟哲晖常说的一句话。

作为一位教师,在桃李满天下的同时,让他感到更加欣慰的是自己在学科理论研究上的成就。

佟哲晖的一生,尤其是他人生中最具智慧的黄金时期,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琴瑟相和。翻阅他厚厚的履历,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从“文革”后,他自“牛棚”重返大学讲堂开始。

从此,几乎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跨出关键性的每一步之时,命运的召唤与选择都落在了他的肩上。自从回到统计学教学第一线,他便将自己毕生的智慧和才学献给了他热爱的财经教育事业,为打造中国知名的财经院校――东北财经大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无疑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标。而作为为财经教育与研究倾注了毕生心血的老一辈学者,佟哲晖更是对社会发展中的每一步备加留意。

今天,躬逢中华民族走向最伟大的复兴,佟哲晖感慨不已:“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跃入眼帘的,响在耳边的,都是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好消息。30年来,我们国家GDP每年都以9.8%的速度快速增长,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985年10月,佟哲晖正式辞去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代院长职务。此后的一段时间,成了他学术研究和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一生中“心情最舒畅、思想最解放、创作收获最多”的时期。他主编、编著和译著的各种教材、专著、辞典等共计17种,总字数约有570万字。在此期间,他形成并发表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学术见解。

“佟老对统计学的贡献重大而深远,尤其为人称道的是,他编撰了三本高水平的教材:《工业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和《国民经济统计学》。特别是《经济统计学》,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作为教材的意义。”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邱东说。在同行看来,佟哲晖主持编著的一系列统计学教材,打破了前苏联统计学体系的束缚,创建了宏观意义上的统计学研究框架。这些成就的取得,在于他能把自己对统计学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基本理论的清晰理解,灵活运用到教材编写中,使编写的教材突显出鲜明特点。

经过近代以来的发展演进,统计学已经形成了一个门类众多的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中,既有以概率论为核心的数理统计学,又有包括经济统计学和社会统计学两个学科在内的社会经济统计学。佟哲晖专攻社会经济统计学,精于工业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急需社会经济统计人才,更强烈呼唤高等学校统计教材紧跟时代,推陈出新。这个重担落在了佟哲晖的肩上,也为他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细细掂量这几本教材,每一本都分量十足,令人起敬:

《工业统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1988年获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这部教材是在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由佟哲晖担任主编、全国十三所高等学校有关教师参加编写的,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最早在国内出版的一部统计学科统编教材。截至1993年10月,该教材已再版三次,累计发行32万多册,被全国所有高等院校统计学专业选作必修课教材;

《经济统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1992年获财政部“七五”优秀教材荣誉奖。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内最早编写出版的经济统计学教材,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作为主编,佟哲晖为此倾尽心力,充满热情地带队奋战,最终成果丰硕――这部教材从宏观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经济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体系结构上大胆出新,较之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版的同类教材,在质量上前进了一大步,在内容上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过去长期困扰经济统计与部门统计(包括工业统计、农业统计、商业统计等)的严重重复问题,而且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自1986年出版以来,截至1991年底,该书已再版三次,累计发行30多万册,不仅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专业把它选为指定教材,就连许多高等院校的统计学专业也把它选作必修课教材,甚至还被一些财经院校统计学专业指定为招考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

《国民经济统计学》(与邱东合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1995年获全国统计学科优秀教材一等奖,1998年获全国统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与当时的其他经济统计学教材相比,这部教材最大的特点在于:体系安排具有创新性,是唯一一部按照国民经济运行总过程进行设计的教材――先讲国民经济资源统计,接着依次讲国民经济总量、过程、动态、结构统计、国际经济关系统计,最后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内容上,处处闪耀着创新的光芒――第一次将经济动态统计和经济结构统计的内容集中归纳,各自独立成章地写出来;第一次在教材中系统地论述了统计平衡方法、通货膨胀统计方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统计方法、国际经济比较指数……这部“改革创新的成果”,在国内统计学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其内容体系已先后被一些不同的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所认同和采纳。

“统计学是把脉国势的方法论”

幼年贫寒的家境练就了佟哲晖坚韧的性格,学识的建树使他能够一次次主动出击,把握机遇。

“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统计学当为人们知晓国情、把脉国势、提升国力提供科学方法论”,佟哲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责任重大的。事实也一次次地证明了他的观点。

建国以来,我国统计部门一直采用工业总产值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粉碎“四人帮”以后,开始计算社会总产值。多年来,在统计理论界、在实际工作者中,不断有人指出:总产值指标特别是工业总产值,存在大量的重复计算,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生产规模和水平,因而主张用工业净产值代替工业总产值。对于这些看法,佟哲晖一直是不赞成的。

在他看来,由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以及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资生产部门总产值所组成的社会总产值,从使用价值方面看,根本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

“什么是社会总产值?就是用货币计算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各种社会产品的总量。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再生产出的全部产品’。”佟哲晖耐心地举例说明:拿纺织行业来说,纺纱厂用皮棉纺成棉纱,之后作为商品卖给印染厂去染成各种色布。在这里,皮棉、棉纱、坯布、色布都是彼此完全不同的使用价值、不同的产品,都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用货币单位作为统一的计算单位,把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工业产品和建筑业产品等统统加总起来,以求价值的重复计算,因为它包括中间产品。也正因为如此,社会总产值才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各个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同样道理,试图以工业净产值来代替工业总产值,从理论上看,也是说不通的。

佟哲晖的这些基本观点,在统计理论界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称赞,已被许多统计教材所采纳。国家统计局还把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试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统计方法》,选作“工业统计参考资料”编入《关于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讨论材料选编》专辑之中,发给全国广大工业统计干部学习参考。

“社会经济统计学为统计实践服务”

在与老人的沟通中,记者总是试图找到他学术上的特质。一些曾师从于他的学生如今正是年富力强的学术骨干。在求教的过程中,他们充满敬意与自豪地梳理了佟老学术思想的主要贡献。

最为令人称道的,就是集中体现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的创新性经济统计学内容体系。

这一体系是佟哲晖带领当时的学生邱东共同探索研究而提出的。佟哲晖教授主张,“经济统计学应以国民经济现象为研究范围,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指导,从宏观角度出发,阐述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内容和体系结构安排上,他认为应按照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来设计,首先讲国民经济资源统计,接着按国民经济总量统计、国民经济过程统计、国民经济动态统计、国民经济结构统计、国际经济关系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统计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顺序来开展,从经济存量到经济流量、从经济总量到过程、结构分析,最后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逻辑归结。

佟哲晖关于统计学学科性质的观点同样影响深远。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在我国,关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一直存在着争论,并形成了“规律派”和“方法论派”两个学派。佟哲晖自始至终都是“方法论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历经多年研究得出结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统计方法论的社会科学。主要理由有两点:“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是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的研究对象,而不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学只能根据统计实践的要求,从理论上阐述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国民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为统计实践服务。”

数十年来,我国统计学界已编写出来的属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各类专著,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经济统计学、工业统计学、农业统计学、商业统计学等,其基本内容都不外乎是各种调查方法、分组法、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统计方式方法,并没有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容。

随着统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方法论派”的观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赞同和接受。佟哲晖教授所坚持的“方法论”观点,已经贯穿在他主编的教材及撰写的专著之中。《工业统计学》教材在我国最早宣称工业统计学是研究工业统计方法的。后来其他学者陆续出版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也都明确地宣称:“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佟哲晖教授还指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只是经济统计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统计学科。

这些观点最初提出时,难免受到质疑。然而,真金不怕火炼,通过各种统计学术会议的讨论,佟哲晖教授的观点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赞同和接受。有些高等院校的统计系,过去把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也都先后不搞了。

关于建立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观点,也是佟哲晖学术生涯里的辉煌一笔。他提出,为了考核和评价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应该建立以国民收入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总成本净产值率、社会总成本利税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每万元国民收入消耗的能源、生产资料净产值率、生产资金利税率、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以及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指标。

佟哲晖认为,为了综合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状况,必须测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一切要素(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他指出,“选择综合要素生产率作为宏观综合经济效益指标比较恰当。”

正因为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真知灼见,佟哲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而他的学说也迅速传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统计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在今天仍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执教生涯让我感到幸福”

回顾九十载人生长路,佟哲晖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和他的学生们密不可分。

1918年12月18日,佟哲晖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四家子村一户农民家庭。一家八口,兄妹六人,靠着三间草屋,六亩薄地艰难度日。1929年底,佟哲晖考入辽宁省立第一初中。为了让天资颖慧的他继续读书,父亲忍痛卖掉了六亩地,换来千块大洋。多年之后,佟哲晖总是动情地对友人讲:“我有一个开明的父亲,为了让我求学,他变卖了一家生活之根本的六亩地。卖了地之后,父亲每天要走十几里路去当地的一个小煤矿挖煤来养活家人……没有父亲的这个举动,我便不可能受到完整的教育,更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熟悉佟哲晖的人们说,是他使“文革”中全国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所高等财经院校焕发了青春活力,这为后来东北财经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批由财经学院更名为财经大学的三所财经院校之一奠定了基础。后任校长邱东曾深情地说,正是前辈打下好的基础,才使东北财经大学现在能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佟哲晖主张“开门办学”,希望学生们尽量到社会实践中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1983年,全国性的一次统计学讨论会在外地举行,那时年轻人很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会议,佟哲晖破例让邱东等三个学生参加。事后邱东说,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去参加全国性的会议,去聆听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对初出茅庐的我们真是难得的良机,我深感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改革开放初期,佟哲晖如愿招收了首批统计学博士生。由于时代的原因,这些学生的外语基础较差,而佟哲晖又深知外语的重要性。为此,他安排博士生到外地外国语学院进修。一个学期的进修充电,使学生们的外语水平大大提升,为此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为了开拓学生们的视野,佟哲晖大胆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思路,一些他认为必须开设而自己年轻时又未曾接触过的学科,他亲自操办,克服重重困难,聘请外地专家来学校授课。

作为国内统计学界的大家,佟哲晖却从不囿于门户之见,而是以大家的襟怀,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在学术的园地里始终焕发着青春和智慧的魅力。

邱东清晰地记着这样一件事:他在编写《工业统计学》教材时,对一些方法论产生了新的认识,有了新观点,于是向佟老建议教材写法能不能有所改变。这时的佟老,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国内的统计学权威,受到弟子的挑战而不悦,相反,却是非常高兴。他不但虚心接受,而且事后还经常对弟子提起,倡导这种独立思考的勇气。他说:“教材要都是这么个写法的话,我们编的这个教材可又往前走了一大步。”他的谦和,他的胸襟,让一代代学生们感念不已。

佟哲晖自己做学问严谨,对学生也一向严格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是培养博士研究生最重要的环节。佟哲晖对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编制写作提纲、撰写论文初稿等环节,都抓得很紧,尤其是对论文初稿的审阅,更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对每位学生的论文初稿,他总是逐段逐句地进行审阅,不惜倾注大量心血。他不仅要仔细检查论文的观点、结构、层次、用语、文字表述等方面有无不妥之处,甚至连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他总是边发现问题,边进行纠正修改,至于需要做较大修改的段落或章节,他习惯把存在的问题详细地记录下来,然后,引导学生明白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拿回去仔细修改,有的论文往往要修改三四遍,才能通过佟哲晖这一关。他还以自己的一生经历谆谆教导博士研究生,必须下苦功夫,勤奋读书,刻苦钻研,知难而上,锲而不舍,树立严谨治学的学风,才能写出具有创新性的博士学位论文,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从1953年开始服务于高等财经教育事业,至2008年,佟哲晖教授已经在这片学术田地里辛勤耕耘了五十六年,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1992年10月,国务院授予他“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颁发了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东北财经大学为了表彰他为创建统计学科博士点及学科发展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特聘任他为终身教授。

“回首这么多年的执教生涯,我感到很幸福。最为喜悦的,是改革开放30年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发展,是东北财经大学的迅速崛起,还有,就是一大批年轻学子正在茁壮成长。”佟哲晖对记者说。

早在20年前担任辽宁财经学院院长时,佟哲晖就着眼21世纪财经教育的需要,挑选了280多名优秀本科毕业生留校任教,决心用自己退休后的晚年时光把他们培养成堪当重任的新生代博士。而他也圆满地实现了这个心愿。在他的带动下,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崛起了一个又一个新生代博士群。

2008年12月3日
第37期总第150期

责任编辑:邓凯王斯敏

电话:010-67078807/8979

邮箱:[email protected]

佟哲晖教授所在的统计学院,博士学位点如今已经发展到3个,还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招收83名博士生,培养了45名经济学博士。其中佟哲晖教授亲自指导的博士生有14人,大都成为有一定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新时代领军人物。原任东北财经大学校长,现任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的邱东教授,已经在佟哲晖的指导下成长为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理事长和教育部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成员;此外,一批新星闪耀在统计学教学科研的广阔天空中――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武献华;我国第一位统计学女博士、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蒋萍;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庆石;英国诺丁汉大学reder王成歧;河南省安阳市统计局总统计师曾宪报;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孙慧钧;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曹俊文、魏和清、李海东……这些学子,在统计学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眼见年轻一代的成长与作为,佟哲晖教授经常感觉自己又回到年轻时代,似乎生命和事业得到了无穷的延续,满足与幸福,难于言说。

(本文照片为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