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发挥长久效用的希望学校,在短时间内大量遭到弃用,不得不说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而对于学校捐建人
“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些标语前些年曾遍布全国城乡的大街小巷,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国各地校园建设大潮。特别是在“普九”建设中,为了达到国家标准,一些地方根本不考虑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而是吸引各方力量大干快上,短期内建了很多校园校舍。大量基础建设上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落后的教学条件,但是,由于缺乏预测和科学的统筹规划,很多校园校舍建成不久就遭弃用,形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从报道中获知,校舍被弃用的一个共同的原因是生源的减少。例如,长阳县的小学数目最高时达到519所,而在适龄入学儿童迅速减少的现在,只剩下78所。生源减少自然对校园校舍等硬件需求也会减少,而希望小学大多建在偏远和人口相对稀疏的地方,在生源减少之下自然首当其冲被撤并。
有研究表明,在较低生育率的影响下,目前全国农村小学的数量已经从1985年的83万所降到了现在的34万所。入学儿童在年份上分布不均衡与人口生育率呈现的周期性变化有很大关系。而希望学校的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对出资人负责、对未来负责,就不应没有规划随意建设,必须考虑到未来对教育资源的需求。
其实,早在这些校园建设之初,当地就有人指出,如果建设这些学校只是为了达标,将来肯定会造成浪费。但理性的力量常常抵挡不住一些人对政绩的冲动。公众慈善力量不是免费的午餐,容不得轻视更容不得浪费,如何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将慈善力量真正用于教育,以教育发展成就和孩子的微笑回报捐助人,也不断考验着各级教育部门的责任和能力。
而对于慈善者来说,除了建设学校等方式外,也可以有更多的方式来发挥力量,比如组织支教活动、设立奖学金等,从单一的办学到多方位的助学,可以使慈善助学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这样,通过教育部门和慈善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更多慈善义举不仅为“世人所赞”,更能为后人所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