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提出的历史背景
素质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有两种不同的背景和原因:一是为了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二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得以普及以后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
“文革”十年我国教育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文革”以后,随着国家对知识、人才的重视,我国教育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青年求学的热情更加高涨。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招生27.3万人,但报考的青年达570万人。当然,这是由于积聚了10年未能得到上学机会的青年所爆发出来的求学热情。但是随后几年,一直存在着升学的激烈竞争。
上世纪80年代初,尽管高中经过调整毕业生大幅度减少,高等学校招生逐步扩大,但是高中毕业生能够考上高等学校的比例仍然很低。因此造成中小学的激烈竞争,有些学校不顾学生的健康,轻视道德教育,加班加点,应付考试;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压题猜题,忘记培养学生成才的教育本质。
1987年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一文中正式使用“素质教育”一词,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就开展起来。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素质教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决策。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又明确提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为了贯彻中央推进素质教育精神,1996年2月,《人民教育》、《湖南教育》联合推出长篇报道,报道了湖南汩罗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经验。同年,国家教委在湖南汩罗举行了全国素质教育现场会;1997年9月国家教委又在山东烟台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同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定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提高国民素质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的质量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股教育改革浪潮。特别是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发表以后,许多学校都以此为指针,进行教育改革。因此各种教育改革实验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有:北师一附小、上海师范附小等7所学校开展的愉快教育、上海闸北八中开展的成功教育、南通师范附小李吉林的情景教育、武汉江岸区的和谐教育等。这些教育改革实验都是为了寻求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最佳教育模式。
1990年,江苏省首次以政府文件的方式明确提出“素质教育”。1991年江苏省又率先召开了素质教育研讨会。从江苏省提出素质教育的背景来看,主要不是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提出的。当然,与当时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也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初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都先后提出实现教育现代化问题。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因此,素质教育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教育界思考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而提出的。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的政策,也为广大群众所认同,但推进素质教育仍然步履维艰。因素是多方面的,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升学竞争压力所造成。因此解决的办法也应该是综合的,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合力,共同努力。而且要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长期性,不可能通过一二项举措就能立竿见影。但是也不能等待,无所作为,要尽一切可能,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全社会要深入教育改革,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作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全局性工程。
(二)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生活待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行制度创新。
首先,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变重学历为重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减轻了升学的压力。
第二,在教育结构上有所创新。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打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渠道,每一个公民只要他需要学习和有能力学习,就要为其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
第三,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当前高考制度被公认为公开、透明,最公正的办法,取消高考是不现实的。但还是有改革的空间。可以采取分层考试的办法,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给考生提供多次考试的机会,避免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遗憾,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第四,改革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综合性、经常性、全面性、发展性的评价。
第五,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各级招生取消一切附加条件。家长不要强迫孩子上补习班、特长班。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又有业务能力,就会重视每个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素质的提高;就会抵制、纠正违背素质教育的做法;就会使教学最优化、效果最大化,即教师和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教育领域中提出的最重要、最长期的决策。它不是一时的政策举措,而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客,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在制度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