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了解群众的司法需求
今年9月至10月,南京中院院长周晖国带队,用一个
在新形势下如何确保人民法院发展的政治方向,提高司法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实现审判工作的公正高效?南京中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意志与社会及人民群众意愿的契合,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人民群众对法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看的最准,感受最深。南京中院把征求意见的过程视为依靠群众找差距的过程,使其成为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
南京法院采取4种方式多渠道征求意见:召开法院干警座谈会,研讨新形势下加强司法民主建设的方法;开展司法民主、作风建设问卷调查,共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市区县机关、乡镇、企业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开设院长信箱,市区县法院院长联动接访;在南京审判网开设征求意见专栏。他们对收集到的近千条意见、建议认真分析归类,并根据人民群众的意见意愿和社会的反映反响研究制定整改的方案。
在此基础上,南京中院党组明确提出,要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地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固有的模式所局限;清醒地认识南京在全国法院所处的地位,不为目前的荣誉而停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
顺民意,按照群众意愿整改
针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南京中院提出,要从落实司法为民,促进科学发展出发,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民有所指,我有所改。
有的群众提出,法庭上法官说的话听不懂,不会打官司。为此,市中院要求,要用群众便于接受的方式、用群众语言回答和处理问题,让群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听得亲切,决不能使法庭成为单纯的诉讼技巧的竞技场。今年以来,市中院专题开展“民俗习惯在审判工作中的运用与研究”,整理出七大类民俗习惯在审判运用的案例和事例,编辑成指导性范本下发,还制定下发了司法释明、司法救助等7个文件。
一些群众反映,因为面子不愿意去法院打官司,更愿意以传统方式不出门就能和解矛盾。和解中,在法院的主持下,更愿意在村里有村委会参与调解。于是,南京法院在认真分析查找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机制问题的同时,全面深化审务进社区(乡镇)活动。全市法院结合实际,广泛开展调解进社区、开庭进社区、预约进社区、执行信息联络进社区,设点接访进社区,青少年维权进社区、“帮教”基地进社区,“便民诉讼点”进社区,司法为民网络进社区、法制宣传进社区等。今年以来,全市法院一审民事案件调解结案、撤诉率近60%;为困难群众实施司法救助1020件;缓减免诉讼费520万元;信访接待量同比下降20%以上;全市建立社区“帮教管”服务基地12个,先后有16名失足青少年在社区履行服务令;诉调对接、诉前化解纠纷近2000多件,不少易激化的矛盾被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有些群众反映,有的法官机械执法,不能将案件与传统文化很好地相结合,做出最合乎当事人利益需要的判决。南京中院在强化“三个至上”教育的同时,加强审判质效管理,以质效考核进行价值引导,使案件裁判实现质量、效率、效果的统一。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案件质效明显提高,基层法院有12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前,16项指标排序进位;全市法院有17项指标全省排名靠前,18项指标排序进位。
与此同时,市中院围绕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14个重点课题,引领全市法院加强司法民主的实践。院党组成员分工担任课题负责人,其中《关于司法保障民主的调查与思考》、《走向和接近司法救济》等紧扣热点问题,直面司法现实,指向引导明确。
“最美不过百姓的笑脸,人民满意是对法院的最大褒奖”。周晖国说。
打开门,让司法和群众相融
近日,南京中院下发《关于开展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特邀咨审员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法院,参与法院工作的决策,是南京法院让司法和群众相互融合采取的一条新举措。
南京中院认为,加强司法民主建设,重要是让司法走近人民,让人民知晓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实现司法与人民的融合。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开设12368声讯查询系统。该系统覆盖南京两级法院,全天候向市民提供案件信息服务与社会满意度调查。市民只要打个电话,就可以知道如何打官司,可以了解到每个案件的审判信息;发个短信便可以把对审判的意见和建议告诉法院。12368成为法院倾听民意、凝聚民智的重要渠道。
开办《法庭传真》电视节目。他们选择市民关心的新类型案件和社会热点、焦点等案件,制作成电视节目播放,让庭审走进千家万户。他们请市民参与,让市民发表意见,请市民监督,使裁判充分关注社会情绪、公众期待和传统道德。去年,《法庭传真》节目共播出130档,庭审与老百姓实现了“零距离”。
开展人大代表旁听“百例庭审”活动。该院从2005年开始,连续3年组织人大代表旁听百例庭审,三年来,共有4590余名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旁听各类案件319件,人大代表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200余条。省高院向全省法院推广了南京经验。南京市人大领导称赞,人大代表旁听庭审,使人大代表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法官在庭审中的履职能力和水平,更加准确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使监督更加到位,更具实效。
人民陪审员不仅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重要途径,更是司法民主的集中体现。全市13个基层法院共有人民陪审员390名,平均每家法院30名,人民陪审员与审判人员的比例为1:1.5。近两年来,全市人民陪审员陪审的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占普通程序案件的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