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善听民声

2008-12-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朝明 我有话说
今年7月份以来,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在各地相继开展。主要领导认真接待来访,积极协调处理群众反映事项,促进了许多棘手问题和突出矛盾的解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和好评,令人欣慰。当然,在“大接访”过程中,在领导干部的耳边,难免会响起抱怨声、指责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听赞美之声,是人之常情。面

对抱怨和责骂,一些领导干部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那么,怨声果真让人讨厌么?其实不然。在怨声的背后,潜藏的是珍贵的信任。假如不是基于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赖,假如失去了对所反映问题终将被解决的信心,群众不会向“父母官”敞开心扉、倾吐怨声。怨声虽听起来刺耳,却声声关乎冷暖、悲欢和人心向背。跟笑声、歌声、赞颂声一样,怨声也是民声,表诉民生、联着政声。领导干部当重视和善听怨声。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领导干部对怨声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不仅体现心胸、气度和襟怀,还折射智慧和能力。善听怨声,领导干部要心怀善意、情系苍生。事实表明,没有无缘无故的怨。“大接访”中一些上访群众的抱怨尽管言辞偏颇情绪激烈,却并非无中生有,而是事出有因。耳闻怨声,领导干部要换位思考。要善听、更要善辨。怨声仿佛“晴雨表”、“温度计”和“风向标”。透过怨声,善辨的领导干部能够洞察社情、知解民意,发现问题于初萌和未起,找准弊疾的病灶和症结,更能以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呼声的新政良策,将民之所怨、所苦化为民之所喜、所幸。

上世纪4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就曾挨过怨骂,抱怨他的是边区普通农民。当时的保卫部门闻讯后要查办此事,他予以阻止,并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随后他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边区政府的一些政策确实存在不足之处。于是在1941年的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他采纳了李鼎铭等人“精兵简政”的提案建议。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不仅在“大接访”活动期间,在推进改革发展的整个进程和各项工作中,对群众的怨声都应以善意听之、善言慰之、善行处之。古人讲“闻过则喜”的品行和境界。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怨声要给以足够的理解、体恤和宽容。当然,对怨声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善听、明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是,才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有助于凝聚力量、促进和谐,也才能从根本上消解怨气、减少怨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