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像蒲公英一样生根发芽

2008-1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朱伟华 通讯员 张士英 我有话说
隆冬时节,我们来到哈尔滨师范大学。一年多以前,哈尔滨师范大学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这是黑龙江省首个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基地。在采访的过程中,同学们纷纷向记者表示,自己愿意成为一颗蒲公英。“师范院校学生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具有传播知识的能力,他们走到哪里,就意味着他们将在那里生根发
芽。我们现在培养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意味着将来他们能培训出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党委书记张少杰自豪地说。

把种子种在青年学子心中

翟志副教授是政法学院的任课老师。经常有学生问他,现在学的理论和中学时学的到底有多大差别,学了这些理论知识和以后的工作、生活到底有多大关系。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翟老师有自己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实践科学,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只有带领他们去实践,才能让学生们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

2008年8月,翟老师带领他的学生来到绥化市东富乡做社会实践,短短几天时间,这些学生们却领悟到了很多。“以前有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感触很大。生我者、我生者;养我者、我养者;爱我者、我爱者,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理由,在实践活动中我与东富村结下了不解的情节,她会永远让我牵挂。”2006级孙玉磊同学平常是位个性很强,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回来后,他主动向翟老师汇报思想。

来自地震灾区农村的学生肖和平很喜欢思考问题,但年轻人难免考虑问题有些偏激,经常向老师提出一些自己不理解的社会现象和困惑。翟老师耐心与他交流:“问题存在我们也无需遮掩,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要看到主流的东西,我们国家的发展有目共睹,成就才是主体。”地震发生后,肖和平多次向翟老师表达他毕业之后要回到家乡去重建家园。很多同学像肖和平一样,在与导师的探讨中转变了观念。

让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学到了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哈尔滨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张艳君这样告诉记者:“为了使学员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采用课题制的方式,指导每位学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课题,深入调研,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存在的种种难题,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针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在全社会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哈师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以“青马工程”为契机成立了生态文明协会,结合自己的专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课题研究。“青马工程”中所学到的东西偏重思想理论,和生态文明协会的研究有什么关系吗?协会成员辛莉解答了这个问题:“正是因为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深入地了解了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我们的课题研究,并通过调查研究,让我们明白国家目前更需要我们做什么,就是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良性循环,使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将种子撒向每一个角落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宣讲队,还与社区、企业联合,建立了一大批社会实践基地,选派学员到社区挂职锻炼。”实践团导师裴佳兴老师对记者说。

管理学院孟薇同学回忆起2007年底在中央大街宣讲十七大精神时,仍很有成就感:“那天,我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由于油价不断上涨对他所从事的行业冲击很大,他感到很不满,我给他讲了十七大中党中央的惠民政策,与他谈了20多分钟,终于打开了他的心结。”汶川大地震后,“青马工程”首批学员中有四位同学主动到灾区去援建,在那里,他们除了日常的工作外还自发组织了“星期天义务活动日”,为孩子们补习功课、做心理辅导。王超和曲伶姝还用自己节省的钱托家乡同学为灾区小朋友从黑龙江购置了约5500元的儿童读物、学习用品和棉被。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懂得了珍惜身边的一切,并深深感受到身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何丽娜同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有了更深的人生感悟。

社区挂职、服务群众、支援西部……哈师大所培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正像一颗颗蒲公英种子一样撒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哈师大全校共有4000多名党员,其中学生党员2281名,占总数56.9%。首期培训235名学员中有党员61人,培训结束后,非党员同学都积极踊跃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到目前为止,又有49人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