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增强信心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8-1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回顾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党中央对经济工作所
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具体部署,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是当前迎接挑战、战胜困难、转危为机,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举措。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挑战,狠抓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今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形势,及时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格局。尽管我们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只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我们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目前,我们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这场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树立世界眼光,扎扎实实贯彻好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越是在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始终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根本方法。推动科学发展,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标本兼治、着力增强科学发展后劲。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要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把发展成果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科学发展才能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落实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物质投入十分重要,增强精神力量也十分重要。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文化条件和思想保证。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我国经济发展蕴含着重大战略机遇。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加强学习,增长本领;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广大知识界要进一步发挥科技、教育、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沉着应对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急剧变化造成的冲击,认清经济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奋力渡过难关,努力夺取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