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三届生活品质全国论坛在杭州召开

2008-12-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宋言荣、叶辉 我有话说
本报杭州12月13日电(记者宋言荣、叶辉)由杭州市委、市政府、中国社会学会和本报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生活品质全国论坛”今天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专家们就“培育社会复合主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杭州市委书

记王国平在论坛上就社会复合主体产生的背景、实践、特征、要求、举措等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他说,新世纪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杭州实际,不断寻求发展理念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而新理念在实施中,社会复合主体起了重要的作用。杭州市近年实施的40多个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每个项目背后都有社会复合主体在起作用;这些项目都能做到专家叫好、百姓叫座,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偏差,也是社会复合主体在发挥作用。

杭州市培育社会复合主体的探索具有原创意义。这一重大创新引起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科研院校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纷纷到杭州进行调研考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郑杭生教授,求是杂志社编委兼秘书长盛天启等18位专家在论坛上发言。

与会领导和专家认为,以推进社会性项目建设、知识创业、事业发展为目的,社会效益与经营运作相统一,党政界、知识界、行业界、媒体界四界联动而形成的社会复合主体,对推进重大社会性项目、发展文化事业、提升特色行业、打造城市品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主体,这一“杭州模式”对其他城市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社会复合主体继承了东方传统社会组织构架中的有益价值,又吸取了西方现代社会组织构架中的合理因素,把社会主体结构的分立性与和合性有机结合,把社会不同群体的外在制约转化为内在关联,把社会不同方面的被动参与转化为自觉互动,把协商民主与创业发展统一,既基于社会多元分层现实、又具有互渗融合功能,既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创造活力、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体结构。

郑杭生教授认为,杭州社会复合主体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一个地方范例,在中国经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经验中特别亮丽的一页,已经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

本报副总编辑李春林代表总编辑苟天林致辞。他说,本次论坛是杭州市和光明日报在今年内的第二度合作。今年1月份,我们共同举办了第二届生活品质全国论坛,时隔11个月再来杭州,我们高兴地看到,第二届生活品质全国论坛上设立的年度目标都得到了实现,专家们提出的好建议都在实际中得到了落实,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杭州市建设生活品质城市的经验已经被全国许多大城市关注和借鉴,生活品质城市已经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一个非常具有示范性的标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