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郑晋鸣通讯员陈心月)日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迎来建校八十五周年庆典。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23年由美国文化人士开办的职业学校“中华三育研究社”,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为社会输送了4万多名农林人才。直至2002年,升格建立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从此登上了高职教
为了更好服务“三农”,该学院坚持工学结合,形成了三大平台:一是万亩连片的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园内建有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园林植物教学标本园和林木、草坪草基因库,国家948、973等数十个省部级项目也先后落户其间;二是行业特征鲜明的22个产学研实体,其中有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种业50强中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些实体已成为该学院学生实践实习的主课堂;三是产业门类齐全的146家校外合作企业,它们大都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成为该学院学生工学交替和预就业的主渠道。
此外,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还按照“科技成果进农村,技术帮扶进农户”的思路,采取“产业拉动、科技推动、企业带动、培训驱动”的举措,致富了一方百姓。该学院倾力打造了两方产业,一方为“草坪草”,推广面积达9万多亩,带动3万多农户致富,绿遍全国20多个县(市),已被确立为江苏省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另一方为“彩叶苗木”,已“开”遍全国25个省(市、区),成为致富农民的又一明星产业,已成为受益农民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