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既要提高经济效率,又要注重社会公平。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所追求的两个基本价值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坚持的两个价
二、既要支持东部先富,又要促进中西部致富。
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地区特别是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很大。为了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继续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产业合理布局。完善区域政策,注重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中西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既要推进城镇化,又要建设新农村。
要在本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城镇化水平、逐步扭转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扩大的趋势,就要使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加强城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必须大力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卫生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统筹城乡发展。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四、既要加强经济建设,又要着力保护生态环境。
“生产发展”、“生态良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目标,必须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为前提条件,而生态环境的保护又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提高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低消耗、低污染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既要增强经济硬实力,又要提升文化软实力。
增强经济硬实力和发展文化软实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大力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文化竞争力。
六、既要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又要加强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领域的建设,狭义的社会建设是指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的社会领域的建设。我们现在讲的社会建设是狭义上的社会建设。狭义上的社会建设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与其他三大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经济建设是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是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是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稳定和谐文明的社会条件。因此,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既要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又要加强社会建设。十七大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我们要努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执笔:李国安、肖长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