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旦组的比赛中,几位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然而人物刻画不够到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评委李鸣岩说:“老旦虽然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不能千人一面,应该从塑造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出发。”大赛监审委仲呈祥指出,由“技”而“艺”,再回归“人物”,是戏曲艺术的三个层次,人物的塑造应为终极目标。翟惠生则以武旦组为例,认为选手们在展示各自功夫时都很卖力,但人物性格却体现得不甚鲜明,原因就在于对武旦“刚柔相济”的特点并未准确把握。“青年演员往往还处在‘描红’阶段,一味模仿前人表演风格而少了个体对人物的理解。”小生组评委张树勇指出,“想要从‘临帖’到‘脱帖’,就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博学,进而上升到高层次的艺术创作。”朱世慧也对丑角的艺术塑造提出见解:“丑这一行当包罗万象,涉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因而对人物内涵的把握尤为重要――不仅要演好‘形’、更要演好‘心’。”
八大行当、80位入围选手,而其中小生组寥寥3人,和青衣组的18人兵团比起来相去甚远。“小生行当在唱、念、做、打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是其它任何一个行当都不可替代的。而如今即使在国家级院团,想要找出一个出色的小生演员也并非易事。”行当发展的失衡让小生表演艺术家张春孝心生担忧,“有朝一日,《群英会》里的周瑜恐怕也只能由武生来代替。”张树勇指出,人们对小生行当的错误理解、小生通常所处的配角地位、新创剧目对小生行当的忽视等诸多因素,导致了这一行当面临困境,“这需要院团、剧作家给予小生行当更多的重视、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