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理论体系比较完整。该书内容丰富,从我国垄断性产业的竞争性与市场化改革的角度,探讨了垄断性产业改革对管制机构的客观需求;对我国现行管制机构的基本类型、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性原因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垄断性产业设立管制机构的基本原则、管制机构的基本权力与职能,以及管制机构的有效性等基本问题;讨论了在垄断性产业设立管制机构的三种基本模式,并提出了我国在管制机构模式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该书以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垄断性产业管制机构的运行机制,还从市场结构变迁、产业融合等方面讨论了我国垄断性产业管制机构的动态性问题。这些内容相互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二,内容比较新颖且有理论深度。垄断性产业的管制机构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不少新问题需要积极探索。该书以新兴的管制经济学为基本理论,综合运用经济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理论,对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现行管制机构存在问题的制度性原因,管制机构的独立性、管制机构的基本模式及其选择性,管制机构的运行机制和有效性等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深入研究。
第三,强调理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该书讨论的垄断性产业主要是电信、电力、铁路运输、民航、邮政、自来水和管道燃气等具有网络性的自然垄断产业。如何有效管理这些垄断性产业一直是国内外政府管理中的一个难点。该书针对我国垄断性产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外经验,设计出垄断性产业管制机构的基本理论框架及运行机制,同时还对中国电信、电力产业的管制机构问题作了专题研究。这使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对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制定和实施有关政府管制机构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