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立市
早在1984年,湛江市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获准成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开放迈出重要的一步。目前,湛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3.3%,县域经济的80%以上,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就业的主要渠道。国有企业特别是糖业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走出了濒临破产困境,焕发了勃勃生机;湛江港集团引进招商局国际和宝钢集团两大战略投资者进行整体改制,实现了港口发展质的飞跃;湛江商业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成功合作,实现改革重组。
2006年,工业重型化成为广东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作为“粤西的城镇群中心”的湛江,潜在的发展重化工业的优势再次被唤醒。广东钢铁业重组之后的大钢铁基地选址已明确指向了湛江东海岛,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出了《关于同意湛江建设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前期建设工作》,这将是广东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总投资达700亿元,并可拉动1000多亿元的投资。
目前湛江有八大工程为钢铁项目配套,投资超过50亿元,2010年可建成,其中包括2个集装箱码头、东海岛散杂货码头和铁矿石码头。
天然良港、重化工业向来是湛江的优势,中油(燃料油有限公司)在湛江有200万立方米的储油罐,加上湛江本身的约300万立方米储油,湛江已成为国内储油能力前三位城市。石油、发电、由钢铁牵引的制造业,这些骨干企业带来了湛江的新发展。
以港兴市
湛江市坐落于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粤、桂、琼三省的交汇中心,占广东省总海岸线43%。湛江港是中国大陆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港口,这个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中国大陆通往南亚、非洲、欧洲、大洋洲和中东航程最短的对外贸易口岸。今年上半年湛江港吞吐量580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0%。目前湛江港拥有30万吨级航道、25万吨级铁矿石码头,今后钢厂还将配备30万吨级码头,为全国13个钢厂运铁矿石,其腹地延伸到大西南、华东、华北。湛江不但是大西南通道的发端,还将打通中原的通道,目前正在修筑的洛湛铁路(洛阳到湛江),其延长线将修到东海岛钢铁厂旁边。湛江的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广湛、渝湛等高速公路已先后建成通车。
湛江拥有很多发达地区没有的土地资源、海洋资源、岸线资源。湛江的海岛近而多,一系列的岛与城区很近,其开发潜力非常大。湛江海岸线有1556公里,其中可作码头的200公里,而目前只开发了13公里。2007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湛江调研时指出,湛江三面环海,有港口优势、交通枢纽优势、海洋城市优势、生态环境优势,“湛江应有更好的发展”。
生态建市
对定位为重工业城市的湛江来说,湛江市委市政府最近又做出了“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的战略决定。湛江人认为,生态文明与重化工业并不相互矛盾。“生态建市”,就是将环保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来布局整个城市和生态循环工业园。一个地方的发达程度,要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平。经济要发展,人的生活的质量也要不断提高。
湛江的改革开放30年是城乡面貌大改观的30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湛江一批显著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的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市区沿海景观带构成了湛江“一湾两岸”的海滨城市特色。2007年与1978年相比,湛江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1倍多,达到70多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长4.6倍,城市化率由11.7%提高到42.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62%。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县级以上生态文明村446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3.7%。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连续四年居全国重点城市前5位。湛江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城市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城市第82位。